“乡下地头有啥好玩的?城里各种玩意儿更多,以后窝头出息了,要去镇上去县城去府城!越是大的地方,好玩的东西越多,还有各种酒楼饭馆,那日子哟……”
“哇!窝头要去!”
祖孙俩一搭一唱,配合得相当默契。
大牛等人面面相觑,本能的知道念书没那么简单。
要不然附近这一带怎么就只有南田村出了个秀才呢?便是那秀才,也是好多年前考出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秀才还是秀才,没当上官,仍旧窝在乡下地头,只是开了个村塾靠教学生糊口度日。
可没人敢跟杨冬燕唱反调……
“对了,趁着年关,大牛你和你媳妇一道儿往南田村跑一趟,带些年礼给先生拜年去,告诉他来年窝头要去念书,再顺便将束脩交了。”
这事儿其实不着急,但赶早不赶晚啊!
再说了,横竖都是要交束脩的,赶在年前交了,既能让先生过个好年,也能在先生心里留个好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杨冬燕上辈子的次子刘诰就是个读书人,因为爵位要给长子的缘故,次子必须靠他自己出头。老王爷没送他去族学念书,而是特地请了进士在家里一对一的教他。在他年岁大一些后,更是直接送去了国子监念书。
甭管是在府上念书,还是去了国子监以后,对待先生,府里是很慎重的。一应的年礼节礼从不曾少,更是让当时负责府上中馈的杨冬燕牢牢记住了对先生该有的态度。
诚然,乡下村学肯定是不能同南陵郡那边比的,可先生就是先生,做学问之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教会孩子,何为尊师重道。
把大牛俩口子打发去南田村拜访先生,杨冬燕则亲自开始教导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