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玩意儿?”俩嫂子都不敢置信的看着她。
“就是去镇上啊!这不是过两天就是元宵节了吗?好像是说镇上搞了什么庙会?是吧?就是有热闹可看,大牛二牛就带着他们的媳妇去花钱了。”
“还要花钱?”
“不花钱出门干啥?再说了,还有窝头呢,不得买点儿好吃的哄他?”
俩嫂子面面相觑,都从对方面上看到了“荒谬”的神色。
“对了,你俩说得咋样了?”杨冬燕问的是说亲一事,魏大嫂为了她小儿子的亲事已经烦恼了两年了。
两年前是想着,就算年岁还不大,也可以先定亲。到了如今却还是恨不得直接跳过定亲,立马成亲才好。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依着惯例,哪怕一切顺利的话,那最多也就是赶在春耕之前定亲,成亲肯定来不及了,保不准也挪到秋收之后也有可能。
可即便这样,魏大嫂也乐意啊,她都快愁死了。
“老姐姐,我也不瞒你,我家这情况吧,就是前头仨儿子都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我大孙子二孙子也都十四五了。这不,我想给我小儿子先说一门好亲事,他们的心思却在自家儿子身上。唉,也不是说他们不对,可那是亲叔啊,不得叔叔先娶媳妇,再给侄儿娶媳妇?”
道理是对的,可也得叔叔娶完媳妇,还有钱给侄儿娶媳妇啊!
那要是只能给一个娶媳妇,还不如都打光棍呢!
杨大嫂也不傻,略一思量就明白了这里头的事儿。她想了想,安慰道:“实在要是不成,就分家单过好了。到时候让你儿子每年交钱交粮,日子一样能过得下去。”
这话也对,像老魏家当初就是两位老人做主先分家的,也是担心老俩口突然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俩儿子为了家产闹个不休,不如索性分家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