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五月初,杨冬燕这才带着窝头回到了村里。
村里人又是一通打听,杨冬燕也不说别的,只笑脸盈盈的道:“考上了!考上了!托大家伙儿的福,我家窝头又考上了。”
“那下回还考不?”
“考啊,不过今年不考了,等明年再去。对了,咱们家可能要搬去大牛他们那儿。”
本来,大家的关注点还在窝头考学一事上,乍一听杨冬燕后头那话,顿时惊了。
杨冬燕忙摆摆手:“也不一定,还得等大牛他们回家后,一家人商量着来,反正今年是肯定不会搬的。”
话是这么说的,可这也不妨碍村里人激烈的讨论。
老魏家啊,看来是真的发达了。
其实,老魏家早就发达了。
在明面上,家里是有三亩中等偏下的田,那是杨冬燕的公婆留下来的。后来,家里又在原先的田旁边买了另外三亩半的田,因为是连成一片的,村里人都知道。
可他们不知道,老魏家在外村还有其他的地,这几年里陆续买进了不少,有普通中等田,也有上等好田,数量不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都赁给别家种。最初说的是收成当中的三成当佃租,后来则又改成了直接算钱。
佃租倒不是什么大头,尤其这几年地里的收成明显差了很多。
应该是每一年都比上一年略差,且还有更差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