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说呢?
杨冬燕就觉得吧,果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这般,死而复生继续嗨翻天的。
这么一想,她就将心头的那点儿失落抛到了脑后,愈发嘚瑟起来。
其实算起来,今年并非他们老魏家在南陵郡度过的第一个年关,毕竟去年乡试结束后,一家人就从济康郡千里迢迢的往南陵郡赶了。甚至在去年过大年之前,杨冬燕就已经跟上辈子的倒霉儿子们相认了。
可仔细想来,两年的情况却是大有不同的。
去年这个时候,老魏家刚来南陵郡不久,不算杨冬燕这个心大的主儿,家里其他人多多少少还是心怀忐忑的。背井离乡这个词儿真不是说着玩儿的,只有真切的体会过后,才能理解那种乡愁。
尤其在当时,窝头的前程未定,他自个儿身上的压力也很大。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他还记得自己年幼时候的事情,清楚的知道家人为他付出了多少。
可以说,对比后来的猪崽姐妹仨,窝头才是花了家中最多钱财的,毕竟吃又能吃多少呢?他打小上学的束脩,每年要送给先生们的年礼节礼,还有日常用的笔墨纸砚,更别提家里人为了他离开家乡东奔西走……
平心而论,窝头才是全家人里面压力最大的那个。
而今年,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
窝头顺利的通过了会试……应该算是比较顺利吧?中间是遇到了一些小坎坷,可总得来说,结局总归是好的。
在后来的殿试上,他不光成为了二榜进士,还被圣上点为御学的侍读学士。哪怕就目前看来,这个位置其实是蛮鸡肋的,上升的空间有限,还半点儿权利都没有,就连俸禄也相当得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