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页

谁能想到,皇帝盘算的好好的,结果何隽的人马还未抵达云州,孟坤却已经死了,剩下的孟小将军和陈将军哪有这一位的权威和本事。

诚亲王眼皮子都在跳,道:“父皇,阿隽虽然年幼,但毕竟是何家人,掌管军中也有一段时日,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再者,他麾下还有不少身经百战的将军。”

皇帝不置可否,他满脑子都是朝中的武将,但是扒拉来扒拉去,恍然发现朝中竟是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文官不少,武将却奇缺,为何会如此?

皇帝恍惚想起来,当年国泰民安,皇室忌惮手握重兵的武将,后来他对李家何家痛下杀手,以至于其他的武将也纷纷弃军保命,甚至后人宁愿读书也不愿习武,皇帝那时候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甚至对武举并不在意,这才出现了这般的断层。

如今,悔之晚矣。

好的武将千年难遇,可不是他想一想就能提拔出来的。

蓦然,皇帝忽然问了一句:“你说,荣国公那几个还能不能上得了战场?”

诚亲王连忙劝道:“陛下,那几位老爷子年事已高不说,也已经多年不上战场,甚至有几个从未上过战场。”

“再者,临阵换将乃是大忌,与其再派主帅,还不如相信阿隽。”

皇帝长长叹了口气,也说道:“是朕昏了头了。”

他方才的法子是绝对不可行的,几位老国公里头,唯有一个荣国公曾经上过战场,曾有几分成绩,但这一位已经八十高龄,别说帅兵打仗了,能不能上马都是未知数。

这般不行,那般也不妥,皇帝总算是意识到当年自己的一番清洗,竟是让大周面临这般危险的境地,当年他却还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做到了先帝没有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