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十三章 报纸风潮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1622 字 2022-11-14

最便宜就要数论语,中庸这类的书籍,只卖二十文,最贵的就是陆垚连夜加印的石头记。

奈何石头记的字数太多,不过它用的字体很小,不可能像论语一样一页只印七十五个字,而是采用了比报纸大一号的字体来印刷,便是这样,石头记整本书的厚度也比论语厚上一倍。

也得亏陆垚挑灯抄书,才将一半的红楼梦给贡献了出来。

这几日陆垚不仅印了这些书,还印了《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小学数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书籍。

他没想到买得最火的却是话本,只要是一上架立刻被抢购一空。

渐渐地许多人也将目光转移到了这些启蒙书籍上面,一时间启蒙书籍的火热程度也不逊话本,还有不少人在书店门外喊着加价购买。

倒是论语,中庸摆在书架上的还很多,主要是因为他们家中本来就有这几本书,没必要再去买一本。

陆垚本来也不是给这些文人子弟准备的,他最想卖的还是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

那些卖报的孩子都是他在汴梁城外的村子找的,大多都是家中贫困,连饭都快要吃不起。

陆垚让利给这些孩子们,就是为了让贫困的家庭少一些,至少要先带起一部分人吃饱饭。

陆垚和苏轼等人聊得正嗨时,酒楼的伙计匆匆赶来,对着陆垚轻声说道:“东家,楼下有人找你。”

“谁啊?”陆垚问道。

他躲在自己酒楼的事情应该没有人知道啊,怎么还会有人找上门来。

伙计摇头说道:“我不认识啊!不过是一个老头。”

“老头?”陆垚更加模糊了,他认识的最老的人也就是包拯了,而且包拯也算不得老头啊,这来人到底是谁,莫非是来者不善。

北宋这个儒学遍地的年代,书中的礼仪仁孝最为讲究,就算陆垚心中不想见这个老人也不行,尊老是一定需要的,更何况老人亲自登门。

“快去请他上来,不,我亲自下去迎接。”

还未等陆垚起身,便听见有人说道:“老夫自行上楼便是,不妨陆县子亲迎。”

看到来人花白的头发,陆垚就知道此人年事已高,而且走路还需要人搀扶,可见身体也不是很好。

陆垚不认识此人,但是苏轼认识啊!

看到老人的面貌之后,苏轼当时酒就被吓醒了,和苏辙一起向着老人行礼,恭敬地喊道:“晚辈见过胡夫子。”

来人是太学直讲胡瑷,太学便是他所创立,被誉为宋初三先生之一,连官家见到都要礼让三分。

他也是唯一一个写奏折不过三省,可以直接送到赵祯手里的人。

在文坛的地位不可谓不高。

看到苏轼如此礼敬,陆垚也向着胡瑷行上一礼,喊声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