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九十二章 口才,文采?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29 字 2022-11-14

“原来如此。”苏轼恍然大悟“这解说的作用原来这么重要,我和弟弟从来不了解这个运动,都可以因为这个解说的情绪让我们也变得异常激动,好像亲身参与了这场比赛一样,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了。”

陆垚笑着说道:“他的口才我只能说一般,不像二位才子,你们如果也能解说的话,依照二位的文采, 必然可以让所有观看比赛的人都能够投入到比赛当中去,这样的话,全民都会喜爱上这项运动,能够达到最后的目标,也就更加容易了一些。”

看样子,给他们看这个视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听到一呼百应这四个字,苏式兄弟俩二话不说,立刻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做解说的。

接下来的时间就过的很快了,陆垚请二人在酒中仙大吃了一顿。

比起美酒,这俩人今天更喜欢酸梅汤,一直要个不停,还好陆垚早有准备,之前做的酸梅汤够量,让他们喝了个痛快。

“陆兄弟,你现在是大忙人,想要再向你讨教一番诗词,都十分困难了,”菜过五味,苏轼忽然说道。

苏澈在一旁也是点点头,说道:“说起来,自从那两首诗过去之后,陆兄除了一直在撰写的《石头记》,在诗词方面,好像就没什么佳作了。”

陆垚说道:“因为一直在弄石头记的事情,再加上要准备科考,哪里还有时间吟诗作对呢?”

苏轼微微一笑,说道:“当下,你我三人相聚,不正是天赐良机么?”

陆垚一愣,心说坏了,自己这也没准备啊,而且他们两个人出的题目,一定是很难吧。

“就是就是,不如请陆兄弟现在随口作诗一首,如何?”苏澈也在一旁起哄。

这个时候,陆垚虽然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但是表面上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可以倒是可以,只不过,你们选定一个题目给我吧。”

苏轼四下看了看,目光,倒是定格在了已经不知道喝了多少碗的酸梅汤身上。

苏轼拿起那酸梅汤,说道:“就这个吧,就,酸梅汤为题。”

陆垚心里那叫一个乐开了花,想起自己昨天在自家厨房熬制酸梅汤的时候,想起的那个北京店铺老板的那个故事,那老板在和自己吹嘘店铺的时候,还说起了一首清朝汤米人写的关于京城繁华景象著名小吃的词,其中就有酸梅汤,这个时候正好能用上。

于是陆垚说道:“只说酸梅汤,未免有些乏味,我就来作一首,关于美食的词吧,如何?”

苏澈在一旁连连叫好,说道:“美食,也可以。”

陆垚闭目,一边回忆这,一边说道:

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

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

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

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

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

一词作罢,只听得那苏轼和苏澈都懵了,这词确实工整,通过其中的词汇,苏轼也能感受出正是描写的一种盛世繁华的景象,只是这当中的什么爆肚、吊炉烧饼、炸糖耳朵,都是什么?

苏澈在一旁听得,更是口水都快留下来了。正是因为不知道这词当中的这些东西,才有着无限的想象力。

“虽然不知道这些食物都是什么,但是,一定是美味吧。”苏澈摸了摸嘴巴,说道。

陆垚笑着说道:“那是自然,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亲手做出来给你们尝尝。”

“这些东西,你都会做?”苏轼问了一句。

陆垚耸耸肩,说道:“大部分会,有些,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比如这个酸梅汤,我也是在几天前才做出来的。”

“等你做出来这些美食之后,一定要让我们品尝一下。”苏澈一提到吃的东西,比苏轼更加激动。

陆垚点头表示同意。

三人又是聊了一会儿,最终敲定了关于解说的事情,因为蹴鞠大赛的时间是在科举考试之后,所以苏轼苏澈两兄弟进行解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关于解说要注意的事情还有要点,过两天陆垚会做出手稿来送到他们二人手中。

谈妥事情之后,三人又聊上了一小会,苏轼和苏澈便离开了酒中仙,返回住处去了。

陆垚这边今天该忙的事情也忙得差不多了,于是也就回到了府中。

期间他交代棠溪,让他明日的时候,去看看这几家召集队员都召集到什么程度了。

见陆垚回来,面露喜色,陆盱说道:“看你这样子,他们已经同意你的请求了?”

陆垚点头,说道:“那是自然,有苏轼和苏澈两兄弟坐镇,这次的蹴鞠大赛,想不吸引百姓的观看我看都难了。”

陆浩此时也是出现在正厅中,说道:“看来,你对这次蹴鞠大赛可以说是充满着期待啊。”

陆垚说道:“那是自然,大家都这么帮我,若是还不成功,岂不是太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