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注一掷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59 字 2022-11-14

举个例子,2019年亚洲杯夺冠的卡塔尔队,在那一届杯赛上卡塔尔所踢的阵型正是3-4-3阵型。身穿白色球衣的对手断球后发动反击,由中场队员一脚长传直接打向卡塔尔队3-4-3阵型的弱侧:右边前卫与右边中卫之间的结合部,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边前卫身后的空当。此时左右两名边前卫都还没有回防到中场线,对手正是利用这一空当完成了快速反击。

3-4-3阵型里的左右两名边前卫可以说是此阵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前所述,在防守时对手都盯着中后卫与边前卫之间的结合部空当,而这一空当能否守住取决于边前卫的回防速度。

进攻能够有所投入,在防守时也要不惜体力的进行回追。这对边前卫的体能要求是十分苛刻的。除此之外,为了最大化的开发3-4-3阵型的进攻潜力,边前卫一旦压过半场就需要转换自己的位置角色思维,由边前卫的防守思维转化为以进攻为主的边锋思维。另外边前卫还要保持靠前的站位,如果不能够给前场的边锋进行强有力的支援,那么边锋就极容易陷入孤立的局面。综上所述,边前卫无疑是3-4-3阵型下要求最为苛刻,也是选材难度最大的一个位置。

如果边锋向两翼展开,那么边前卫应该从内侧上前接球,而如果边锋向中间挤压或回撤中路,则边前卫就会从外侧前压接球。也就是说,边前卫和边锋不能在边路同时出现,一个人在偏向中路的位置拿球,那么另外一个人就要尽可能的选择拉边。总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好前场的空间,不能出现两位球员同时出现在一个位置。这也是3-4-3阵型边路进攻联动的关键。

3-4-3是一套偏向进攻的阵型,因此球队的后防线面临对手反击的形势远比阵地战防守的情况多。因此球队的三名中卫应对反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后卫不但要有一定的1对1能力、提前预判能力、具备跑位的意识,而更重要的是,当遭到对手反击时中后卫要尽可能的拖延对手,具备一定的一对一纠缠能力。

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中后卫不能轻易冲上去,因为一旦自己被绕过,身后便只剩下门将了,所以中后卫这个最后的堡垒不能轻易被对手打败。中后卫在遭到对手反击时,正确的策略是拖延对手,为队友争取回防时间。对手带球来攻时,为了让队友有时间回来支援,中后卫应和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缓慢的将后防线向后拉,拖延对方的时间,等待队友回防后,与队友合力将球抢断。中后卫需要具备这样的行动意识和判断力,或者也可以由三名中后卫中的一人前去应付,而处在边路的边中卫向中间收缩,加强中路防守。

3-4-3阵型优缺点过于明显,这样头重脚轻的阵型注定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他在边路的进攻优势可以被4-3-3阵型所替代,而在前场的高位压迫一旦被对手化解,后场带来的打击是灾难级的。不过,如果球队拥有两名优秀的中场球员,那么球队在前场的掌控力所带来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后场防守时所带来的风险,那么球队果断采用343阵型也是理所应当的。

3-4-3阵型只有强队才可以驾驭,因为只有强队才拥有足够的“包容度”,包容它的“头重脚轻”,包容它对边前卫要求的苛刻。可以这么说,正是有了强队,3-4-3阵型才得以延续。

343阵型一大特点是增加了进攻球员,使球队的进攻手段更加丰富,打法以传控为主,给对手后防线强大的压迫性。这套阵容核心是中场球员,特别是后腰要能攻善守,有一定拦截能力,还要起到串联前后场的作用。打三后卫的球队必须在中场就进行积极的拼抢。

当强队面对弱旅必须要赢球的情况下,就可以打三后卫的阵型。球队撤下一名后卫,增加一名前场球员,因为三名防守球员足够应付弱队的进攻,但是他们站住自己的位置,不能松懈,中场再留一名拖后的球员,可以防止对手打反击,所以三后卫已经成为了强弱分明比赛的强队主流阵型。

面对铁桶式的防守,在用四后卫就显得太浪费了,三后卫比四后卫的优势就是前场增加了一名进攻球员,通过球员灵活的跑位可以撕开对手防线,多了更多的传球路线,所以三后卫可以使球队的进攻变得更加出色,攻击性更强。

这是一种极端阵型打法,容易对对手抓住机会打反击,所以就需要球员做到类似全攻全守,他们全场比赛必须积极奔跑和拼抢,弥补少一名后卫带来的漏洞,对防守型球员的体力要求非常高,他们要高度紧张,防守的区域更大,所以三后卫的阵型是双刃剑。

通俗意义上来讲,343阵型由3名中后卫、两名边翼卫、两名相对自由的10号球员、第1名中锋和两名边锋组成。这一套阵型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几乎都呈现出镜像的局面,这在世界足坛所出现的诸多阵型中都是非常少见的。如何调控全局?这是许多主教练头疼的问题。对于一些球队来说,考虑到整体实力欠佳,盲目给球员安排过多职责反而会导致攻防体系混乱。在此背景下,许多主教练都更加崇尚将攻防“分割化”,更通俗来说,就是让防守球员做好防守的事情,让进攻球员做好进攻的事情。

3名中后卫的存在让球队的后场控制相对稳固,在出球阶段能够有效化解对方逼抢。即便对方增加防守力量,也可以通过两名相对自由的中场球员进行大范围回撤,使后场成为一个“梯形”式的5人传控体系。

有了3名中后卫作为兜底,两名边翼卫在进攻状态下不用过于担心边路防守,可以放心前插到对方的防守三区,和前场本就存在的三名前锋形成边中结合。两名边翼卫的存在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拿球沿边路发动进攻,有时通过无球跑动牵扯对方的防守注意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边翼卫一旦插入了对方的防守腹地,必然会迫使对方派出2~3人的边路防守群体限制其进一步前插。在此背景下,相对靠近中路的三名前锋所受到的防守压力就会降低,边翼卫就此通过无球跑动为中路的接应队友创造出更多的拿球空间,无论是外围直接远射还是更加精妙的中路小范围配合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