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四百五十三章 阵型的选择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236 字 3个月前

而反观他们的对手文远队,选择的倒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阵型,442.

442阵型是由一名守门员、四名防守球员、四名中场球员和两名前锋组成的。防守线包括两名中后卫和两名边后卫。中场采用了类似的模式,包括中场球员和边路中场球员(有时被称为边锋)。44 2的进攻线是两名前锋。442的优势在于:球队可以在防守和进攻中覆盖整个球场的宽度。

防守时,四个后卫和四个中场能够通过整体移动覆盖整个球场的宽度,封锁对手进攻线路,与此同时八名防守队员4 中场& 4 后卫和守门员密切配合封死彼此之间的空间,让对手无法打穿防线。另外,如果一个前锋回收到了中场,就会和其他四名中场全面压缩整个中场的空间,不给对手任何发挥的余地,这样有可能还会创造出反击的机会。阵型还提供了通过转移进攻点从边路突破的选择。边路的中场球员边锋在边路的站位可以更靠前,因为他们身后有两个中场支持、掩护和传球。而且边后卫可以插上助攻在边路创造2v1的优势,即使这样后防仍然有三个后卫,外加一个防守型中场,如果控球丢失的话,他们可以在防线前提供安全保障。442阵型职责明确分工清晰。

如果你将442和4231进行比较,就会发现4231相比于442场上的分工更复杂,比如拖后的两个中场和突前的三名中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在和单前锋建立时三名中场的作用是什么?中场是分散排开还是在中路收紧?如果再和其他队员联系起来就复杂了,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明确定义角色和职责。

当然,442也有一些局限性:所有的中场都必须参与进攻和防守,所以就要求中场队员攻防兼备,进能攻退能守。相比之下,4231有两名防守型中场,尽管他们也有少量的进攻职责,但是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两名中场必须时刻保持沟通,并具备良好的纪律性,如果两人同时参与进攻,那么中路必然空虚,一旦丢球,等于将我方的中场腹地拱手相让。所以他们二人必须实时沟通保持默契,一人前插进攻,一人就要拖后防守,一方面提供保护,另一方面提供一个向后传球的选择。三条线防守线、中场线和攻击线泾渭分明,意味着两条线之间必然存在空当,就等于给了对手占据空间打穿防线向前推进的机会,而且一旦被对手打穿,立时会有四名球员被甩在身后,十分危险。

如果442阵型规定了边锋的职责是从边路创造机会,那么球队必须向前推进到对方后场,否则就会出现两个前锋面对三个甚至更多后卫的情况,别忘了还有门将,而且还要求边锋能够准确传球找到前锋。如果是433至少还多一个前锋,即使4231只有一个前锋,但是却有三个进攻型中场。

因为352与442相比较,352优势在中场,是5个打4个,其劣势在后场,也就是在中后卫和边卫之间(即肋部)空档大,容易被对方利用。而442的四个后卫平行,采用区域防守,每人一块地儿,没有明显的空档。如果我们的两个前锋在进攻时往对方肋部反掏,就会吸引对方盯人中卫盯出来,而其拖后中卫只能向有球方向移动,而这时中场球员传个反向,打到对方拖后中卫没有保护的那边,我方前锋就能形成一对一的局面。尤其在我方由守转攻的一刹那,对方的左右边卫还不能及时退回去,这时如果两个前锋坚决向空旷的肋部掏,很容易形成机会。前锋不要顺插,而要反向上,这个细节与霍顿强调的同出一炉。因为顺着插,两个前锋就把对方的三个后卫吸引到一起了,而起不到拉开他们距离的作用。

为什么要打352的边呢?因为442对352的另一优势是在边路。442的边路是边后卫加边前卫,两个人;352就是一个边卫,进可攻退可守。也就是说,在边路,442对352能形成2打1的机会。一旦形成突破,我们通过下底传中或45度斜吊,便可发挥我们头球的优势。

今天文远队采用的442阵型,其实是菱形中场的阵型。

442双后腰阵型最为普通的一种进攻方式,不少优秀的主教练在对于这种阵型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进一步开发出了更加多样化的打法,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边前卫在进攻中“由边至中”的巧妙换位。如上面这张图片所示,双后腰在相对来说靠后位置持球时必然会吸引对方中场一定要两人进行位置的前提,此时原本处于边路的边前卫不必过于拘泥于边路前插,他们完全可以趁对方中场前压由边路迂回至对方中场后方进行接应,这时边后卫完全可以充当边前卫的角色进行进一步的边路前插,这样一来后腰的传球点骤然开阔起来,无论是传球给在中路的边前卫还是传球给边路前插的边后卫都可以有效保证球权在中场过渡的成功率。尽管双后腰阵型可以有效保证球队在攻防结合上的稳定性,但部分中下游球队的主教练在多次实验之后发现这样的阵型对于球员临场的跑动变位或者过于严苛的要求,如果两位边前卫不能在前插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靠拢接球,仅仅只依靠边路球员的前插是很难真正意义上突破对方的防守三区的。随着主教练们的深入研究,一种被认为“真正意义上做到攻防平衡的”全新442变阵逐渐浮出舞台,这种阵型便是对于现代足球有巨大启发作用的442菱形中场阵型。所谓的菱形中场就是指4名中场球员呈菱形散开,其中顶在最前方中路的是一名中前卫,而位居拖后位置的则是一名主要负责防守的后腰,在他们两边的则是左边前卫以及右边前卫。4人组成的阵型达到了不少足球教练苦苦追求的“各司其职”水准:后腰球员不用过度参与进攻,只需要有一定的长传球技能;中前卫全权参与进攻,并且在由攻转守时提供第1道拦截;两位边前卫在进攻时充当边锋插入对方防守腹地,而在防守时尽可能多的回位到边后卫位置协助后防线扩大横向拦截面积。四中场在这种阵型中不用过于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为无论是在防守端还是进攻端都有专人进行控制,每位球员需要做的只是将自己的工作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主导思想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不少中下游球队主教练的喜爱,他们不需要像之前的442阵型一样因为某一个位置球员的严苛性而苦苦纠结。

442菱形中场阵型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不少中下游球队主教练的热切欢迎,但这并不代表这种阵型便完美适用于中下游球队,恰恰相反,442菱形中场发展至今天已经渐渐褪去了诞生之初的“平民.阵型”,逐渐成为了豪门俱乐部才有资本使用的“贵族阵型”。为何442菱形中场阵型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受众面变化呢?其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当时的主教练对于菱形中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随着对于这种阵型的频频使用,菱形中场的一大局限性便逐渐浮出水面。

所谓的局限性在这种阵型诞生之初其实一直被认为是菱形中场的一大优点,这种局限性便是菱形中场在其使用时过于“各司其职”,中场位置的4名球员之间在比赛过程中缺乏直接联系,每个人往往只固守于自己的位置而缺乏了足球世界中最为强调的跑动换位,一旦对方在某一时阶段利用中场球员的频繁跑动换位将菱形中场尽可能大的分割开来,本来就缺少相互之间呼应的四人中场便会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的陷入崩溃。

不管如何,阵型只是开场时候双方教练员做出的一个整体的布局,等到比赛一开始,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要看双方场上的二十多名队员的发挥。

裁判组已经进场,依旧是展昭、包拯和公孙策三人,上半场获得先攻权的是文远队,而雄狮队自然而然选择了顺光方向。

“真是一场值得关注的比赛。”陆垚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