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零三章 探花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99 字 3个月前

科举为什么会让宋朝人这样狂热?当然是因为它足够吸引人,宋朝的科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张通往成功的门票。

首先就是宋朝的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的限制。在宋之前,隋唐时期科举已经产生,但是仍然有举荐制的影子存在,到了宋朝科举制变成了再无门第限制,无论出身人人皆可应试,不管是豪门子弟还是赤贫人家,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通过科举制入朝为官。对比一下历史上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公平最得人心,因此宋朝无数寒门学子将此视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全民劝学风潮和对科举考试的狂热是很合理的事情。

其次就是参加科举具有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在宋朝,省试过关者就是举人,举人在宋朝律法中享有相当程度的优待:

“曾赴礼部省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及杖以下私罪者,允许.赎。”

举人在犯罪时能够得到相较于白身无功名者的优待处理,而且可以免除徭役,减轻赋税钱米。古代百姓要承担徭、赋等义务,为统治者服务,但是举人身份可以让读书人免除徭役劳动,并且赋税优待????????????????,在这样的鼓励政策下,即使参加科举没能进士及第,也能通过努力获得来自国家的优待,所以宋朝人才挤破头皮也要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的一员。

宋朝人对科举制度的狂热和痴迷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特定的社会现状,本质上依然是百姓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淳朴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愚昧的迷信思想,但是宋朝科举中出现了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青史留名的文学家,也让宋朝对科举制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非是完全无可取之处的病态狂热。

因此也可以知道,为何今天城墙下面会有这么多人聚集到一起,他们当中有这次参加考试的考生,也有没有能通过省试,但是一直留在汴梁,想看看最后的前三甲到底是谁的学子。自然,也有单纯来看热闹的百姓,这科举在宋代可是能够比肩过年的一件大事。

陆垚等四位找了个地方,等待着赵祯的到来。

等到皇帝陛下真的登上了城楼之上,曾巩显得还是比较兴奋的。毕竟,他能够见到皇上的机会,要比其他三位少很多,陆垚自然不用多说,作为现在皇帝陛下非常信任的人,而且还是众多产业和新蹴鞠大赛的创造者,陆垚能够见到皇上的机会那可是数不胜数。现在想想,陆垚其实除了第一次见到赵祯的时候有点小激动之外,在其他时候,特别是在赵祯和自己说手头紧要弄点钱的时候,陆垚对于赵祯的印象可以说就是大打折扣了。那之后,虽说每次见面的礼仪不能少,而且从身份上来说,赵祯依然是皇帝,但是陆垚心中对赵祯的敬畏基本上是没有了。

苏轼和苏辙这边呢,本来他们两个人的处境其实和曾巩是一样的,不过,因为后来他们接下了新蹴鞠大赛解说员的工作,所以这二位能够见到皇上的机会也就多了许多。这两位大才子,虽说也是想功成名就,但是要说对皇帝有多么崇拜,根本谈不上。不然的话,苏辙就不会在之前的殿试当中痛批赵祯了。

说来说去,也就只有曾巩一个人没有怎么见过皇上,现在依旧保持着一种兴奋感。

“你们怎么选这个地方,虽然说能听清楚皇上说话,但是看不到正面啊。”曾巩说道。

陆垚说道:“等到你高中,进到朝堂之中,你天天都能见到,何必急于这一时。”

苏辙说道:“我猜,皇上今天应该还是用那个蹴鞠比赛时候用到的喇叭进行公布吧,毕竟现在大家都聚集在城墙下,想要听清楚公布人员名单还是可以的。”

苏轼点头说道:“嗯,就是不知道这个新形式的考试出来了,今天公布结果的方式会是怎么样的。”不待几人讲话,这城墙上就已经传来了声音。果然是由喇叭借助发出的,只不过讲话的人并不是皇上,而是欧阳修。陆垚一下就听出来了欧阳修的声音。的确,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是应该说两句。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是赵祯今天起来的晚了一些,所以现在正在赶来的路上,虽说已经到了另一侧专门为他留出来的通行通道,但是现在还在朝城墙上走着。

自然,不能让百姓们感觉皇帝陛下也喜欢迟到,所以只能让人告诉欧阳修,让他先说两句,公布一下规则。

知道陛下马上就到后,欧阳修倒是也没有推辞,毕竟只是简单的说几句。欧阳修拿起准备好的喇叭,说道:“各位,今天聚集在这里,应该都是为了同一件事,那就是这次的科举考试殿试成绩公布。众所周知,今年的考试形式,和以往相比可以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其实也是一个为什么殿试要延后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陆垚嘴角笑了一下,心说这赵祯还真是会找理由,明明这个殿试的形式是提前一天刚刚定下来的,但是现在却说这次推迟考试时间是因为形式的改变。当然,像陆垚一样知道真实情况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部分考生还是接受了这个理由。其实赵祯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帮助陆垚转移火力。如果他们真的知道是因为新蹴鞠大赛的原因推迟了考试,而当时足彩又没有出来的话,那么陆垚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就难以收场了。

欧阳修这边继续说道:“新的考试形式,带来的考试成绩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不是书写,而是直接面圣谈话的形式进行考试,所以,今天公布成绩的方式和寻常也有所不同。等一下,圣上会公布前三甲的名字,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而剩下的考生,不分名次,只要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代表着殿试通过,也就是说,除了三甲之外,排名不分先后。”

“这么做也是很正常的。”此时,苏轼对于今天公布名次的这个新形式也是很能理解“毕竟是要看当时陛下跟这个人问话时候的表现来定,没有分数,也分不出个高低。”

“所以,前三甲就代表着殿试那天这三个人的发挥是非常出色的, 或者说给陛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他人,基本上就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通过不通过。”曾巩说道。

一旁的苏辙听到这个规距,转身就想离开。却被陆垚给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