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零四章 正二品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55 字 3个月前

说回当下。此时的城墙上,赵祯总算是念完了所有人的名字,而其中,苏轼是状元,曾巩是第二名榜眼,而陆垚则是探花。至于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办法通过这次科举考试的苏辙,虽说没有能够进入到前三甲之中,但是最后也算是通过了考试,能够入朝为官。

总体来说,这个结果还是非常让人满意的。

此时,陆垚所在的四人小队,已经开始互相恭维起来了。

“恭喜东坡兄高中状元。”

“哪里哪里,曾巩你也不错啊。”

其实如果换成是现代,陆垚是非常讨厌这种现象的,他觉得非常的虚伪。但是宋代这种祝贺,陆垚也是听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在祝贺自己取得了探花的这一名次。并没有因为这两个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原因就瞧不起陆垚。

另一边的苏辙则是长舒了一口气。虽说他从刚刚殿试结束后就已经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入朝为官了,而且这些天,就算直到刚才放榜之前,苏辙也在和大家说他应该是过不去的。这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做一个心理建设罢了,从他现在的神情和反应上来看,陆垚知道,这苏辙也是很想通过这次考试的,毕竟这科举考试对于考生学子们来说是最至高无上的考试和荣誉了。

就在几人准备离开去到樊楼一醉方休的时候,城墙上赵祯的声音再一次传来了。

因为之前已经将所有通过殿试的人名说出来了,现在又要公布什么消息,让大家都觉得有些奇怪。

“之前朕说过,这次考试形式还有成绩公布都是一个新形式,所以,接下来朕要说的,便是对于这前三甲的人授予的官职。当然了,官服和圣旨稍后会有人给你们送去,现在,朕只是将任命说出来。”

这句话可以说是让陆垚、苏轼、曾巩都没有想到。居然,赵祯已经研究好了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不过,陆垚仔细想想,现在前方战事眼看就要发起,所以赵祯提前做好打算也是正常,将这几个成绩好的考生都给分配完成后,再从所有的大名单当中选出自己信任的人,最后一同去到边关。

陆垚这边不用多说,他大概已经猜到了,赵祯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官职非常高的职位,这样一来,到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自己派出去。即便是朝中有人反对对陆垚的任命,赵祯也可以说让他们看陆垚出使之后的表现再做定夺。所以,赵祯现在的这种做法,更是从侧面说明了他对于陆垚的信任。

随后,赵祯便公布了前三甲的官职任命。其中,苏轼和曾巩的分配其实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骚动,一个是五品,一个是从五品,合情合理,十分正常。

但是到了陆垚这里,显然陆垚没有想到,赵祯会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官职。

正二品,枢密副使。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在北宋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势力的专权独裁,大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在北宋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