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手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40 字 3个月前

其中,得传于杨禄禅和其次子班候1837—1892年小架子的全佑,经全佑之子吴鉴泉18701942年进一步修润,形成了动作小巧紧凑,速度均匀,不纵不跳,风格与杨氏同一趋向的太极拳,定型为吴氏太极拳。

武禹襄1812—1880年,曾从杨禄禅学陈氏老架,后又从陈青萍学习新架,又严格按《太极拳论参悟太极拳,从而创造了武氏太极拳,经李亦畲1832—1892年进一步完善,最终定型为武氏太极拳,拳架动作形态上有了独到之处,在拳套编排结构上类似杨氏和陈氏,但动作形态上高度抽象概括,仅以“起、承、开、合”其至“开合”二字概括所有技法,强调开合虚实,架式紧凑,独树一帜。

孙禄堂1861—1892年擅长形意、八卦,又向郝为真学习武氏太极拳,参合三派之长,创造了架高步活的太极拳,突出进步必跟,退步必撒,开合相接的特点,定型为孙氏太极拳。

陈长兴之曾孙陈发科1887—1957年于1928年去北.京传拳,成为陈氏太极拳的中兴者并确立了陈氏太极拳的地位,广泛开始传播动作螺旋缠绕,松活弹抖,有顿足发力的陈氏太极拳。

纵观五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以一路为主,其它四氏太极拳,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顺序、谱名、动作名称。在动作形态上,几个主要流派,都以扩大或缩小动作原型为手段,创造自己拳势,这和几个流派创始人的自身条件和习拳根基有关,如个人身材、学识等,杨澄甫定型大架与其身材显然有关,孙禄堂擅长形意、八卦在孙氏太极拳中显而易见,武氏取法舍形,主敬主静,没有脱离其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太极拳,是什么拳法?”众人不理解,曹诱在一旁询问陆垚。

的确,这个时候的太极拳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叫法,所以对于大家来说,这还都只是一个新概念。不过,既然台上的徐方能够用出这个拳法,说明在之前,这太极拳就已经存在了。

接着,陆垚和大家解释了一下徐方的这个拳法的精髓,以及为什么之前在比武招亲大会的时候徐方会失手。

曹诱听完后也是理解了,为什么徐方现在可以对付绍隆发出挑战,太极拳更适合的环境就是一对一,以柔克刚, 化解对方的拳路随后进攻,而金台则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很显然,对于功夫大师金台来说,这太极拳完全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陆垚看得出来,作为习武之人,金台也是有点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

从看到徐方摆出这个架势的这一刻开始,其实陆垚已经决定,将徐方作为第四个候选人了,而剩下的一个,就是这场比赛最后能够留在台上的那位了。

场上,富绍隆对于徐方摆开的这个架势也是没有见过,太祖长拳至刚至强,而对方摆出的防守态势倒像是故意吸引自己去进攻一样。看来,这徐方这几天都在刻苦练习,富绍隆心中这样想着。

而另一边,黎成这里要面对的,则是六个人的围攻,剩下的那个,自然就是打算看热闹的莫迪了。黎成这边心想着,既然已经差不多能够入选,那就尽可能地和这些人周旋一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