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选一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07 字 3个月前

思想的束缚不仅来自外部,而且也来自宋代文人士大夫自觉的努力。正因为宋代是一个君权高度集中强化的专.制社会,文人出路狭窄,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极为密切,宋代文人大都只能在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位置上确定自我的角色。从历史上看,自中唐以来,就相当多的人认为,国家的兴亡,中国文化传统的命脉,都系于儒学所要求的伦理纲常的盛衰;而道德的重建与道德的延续,关键在于一个“内转”,即儒家那套伦理纲常、行为规范仅仅形之于外在的礼仪已经不够了,应当把它作为一种内在心灵中对道德的自觉。这种认识在宋代特殊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实践。宋代理学,无论????????????????是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还是陆九渊,大体都是走的这一路向。在“内转”思想氛围中,文人自觉地收敛了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至多也就是像苏东坡那样,借几分滑稽、几分旷达,来逃脱来自社会也来自自身的压抑。

宋代历史的另外一些特点,也从客观上强化了宋代士大夫对于国家政权的自觉依附。由于历年来的内忧外患不断加剧的缘故,宋代有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一直呼吁变革。范仲淹、王安石甚至也包括苏轼、司马光,无论他们政治上采取什么态度、经济上主张什么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振兴国运,以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来影响当权者,激励老百姓。而每当外患严重、民族存亡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刻,士大夫更不能不把对政治、对道德节操的关注放在最高地位。

总结以上所述,来归纳宋代文人的一般特点,大体可以这样说:他们逆境重理智而轻感情;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责任与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因而,宋代文人比起唐代文人来,思想也许更成熟深沉,情感也许更含蓄复杂,但明显缺乏唐代文人那种豪气干云、才华横溢,那种天真直率、舒卷自如,那种浮华怪诞、异想天开等种种性格特点。 宋太祖时期,就专门支出了士大夫不能够施加重刑。到了宋真宗时期,他对士大夫的尊重已经到了十分崇拜的地步。宋朝的文学发展迅速也有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里面。

回到当下,汴梁的比武大会上,可以说富绍隆和徐方二人交手后,互相作揖表示尊重的行为,再明白了宋代的风气之后,大家现在都可以理解了。

从比赛一开始,五十个比武者围着这个擂台,开始进行武功上的较量。可以说,前半段比赛,最出风头的两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富绍隆和黎成了。这二位,作为之前参加过比武招亲大会的人,可以说比赛开始后,没人能盖过他们两个人的风头。这二人,一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来的富绍隆。而另一个,则是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想要在陆垚手下做事,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黎成。他们两个人,从比赛一开始之后,就和其他选择小心谨慎观望的人不同,他们选择了更具有进攻性的主动进攻,富绍隆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是有着自己对武功的一种热爱。而黎成则是带有目的性的,为了能够引起陆垚的主意,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也无可厚非。自然,他们二人就已经成了陆垚决定录用的五个人当中的两个。莫迪的出现,其实是在陆垚的意料之中的。他从来没有指望,这次的比武大会,参赛的五十个人都是一顶一的武功高手,这当中一定有鱼目混珠的人存在,也就是,自己的功夫并不怎么出彩,但是也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比武大会。诚然,像莫迪这样功夫水平的人,这次大会的参赛者中也有,不过,陆垚需要的,是即便是功夫有些差,但是依旧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一直留在场上的人。而莫迪就是这当中的代表。虽说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用东躲西藏来形容莫迪在这次的比赛开始阶段的表现也不为过。他游走于擂台的各个角落,找寻机会,淘汰掉那些身受重伤,或者是体力不支的选手们。如果说富绍隆和黎成是靠着自己的功夫实力一路走到现在,那么莫迪就是靠着自己找机会的能力和灵活的身法存活到比赛的最后阶段的。这种人,陆垚也是十分需要的,这样的人到了战场上,是具备将死局给盘活的能力的,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就需要这样的机会主义者和军师的存在。而且,莫迪虽说功夫实力一般,但是若是按照他淘汰掉的参赛者数量来看,莫迪淘汰掉的人也不比富绍隆和黎成要少。

自己需要莫迪这样的人,因此,陆垚也将莫迪放在了最后录用的人员名单当中。不过,这是陆垚的想法。莫迪参加这次大会,只知道自己要能够成为最后获选的五个人,为此,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守端,自己都要留到后期才可以。至于陆垚要从这五个人当中选出几个陪自己一同出使边关的事情,莫迪可以说是完全都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表现会不会让陆垚满意,可以说,弄巧成拙之下,让自己成为了陆垚最后录用的候选人。

而真正让陆垚感到意外的,就是徐方了。本来,在选择了黎成、富绍隆、莫迪三个人之后,陆垚本打算除了最后留下来的那个人之外,其他一个人的选择权力,就交给曹诱、金台、方庄他们去判断了。那个人,自己是绝对不会带到外面去的。陪自己一同出使边关,就意味着不能够留在汴梁城中,也就是成为不了这个武馆的武师。之前,陆垚和金台已经商议,富绍隆是一定会留在这里成为武师的,其实说到这里,金台也有些不理解。本来在他看来,陆垚是一定会带走富绍隆的,毕竟是富弼的公子,也可以说是有勇有谋,但是当自己提出让富绍隆留下来的时候,陆垚最后倒是没有拒绝。难道是自己的话对陆垚来说这么重要么?金台自然是不这么认为,不过既然陆垚发话了,富绍隆能成为武师,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

本来,陆垚是打算,让金台和方庄他们再选出一个人来,那个人就不用参加后面的二次比拼,直接留在这个武馆,成为武师帮助金台就好。然而让陆垚没有想到的,擂台上此时倒是出现了意外。

这个意外,就是徐方。

比赛进入到最后的阶段,场上的参赛者也就只剩下了十个人而已。????????????????这个时候,除去已经选定的三个人之外,徐方是最先进入到陆垚的视野当中,而且他的表现也是让陆垚感到非常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