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曾经的贵人

刘襄能走到现在,有两个贵人。

一个是皇甫嵩,顶住朝廷的压力,诏安刘襄,还用自己的名望,将他引入大汉军方,让他顺风顺水的成为军方重将。

真当一个被诏安的造反头子,顶着个平难中郎将的名头,就能被军方将校接受啊?

怎么可能。

皇甫嵩为他引路,没少为他扬名,军方众将视他为皇甫义真的接班人,没人站出来找茬。

而他在凉州和龙门,也确实打出了声威,这才是他能够坐稳镇北将军,被人赞为少年军神,大汉名将的原因所在。

另一个贵人,就是袁滂。

在长安之时,放权给他,让他拥有了三辅战区最强的兵力,打出了威望。

后来在洛阳为他提供庇护,也没少为他争取政治利益,更是嫁女联姻,用陈郡袁氏的名望为他站台。

在此之前,刘襄与士族几乎是绝缘的,娶了蔡琰之后,才有士人或主动或被动的投效在他的麾下。

袁滂是一道桥梁,连接士族的桥梁,这为他南下攻略地盘,减少了很多阻力。

东汉的上层阶级有一条明确的鄙视链。

以汝南袁氏为首的关东士人,看不起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关西士人,而无论关东还是关西的士族,都看不上边郡武将,更加鄙视凉州人,而以上所有人全都看不起南蛮和百越。

刘襄就是幽州边郡武将,即便有宗室的身份,他也是大汉鄙视链的下位阶级。

袁滂的出现,让他成了关东士族的自己人,无论怎么斗,都是内部斗争,不会成为天下公敌。

他想到的能开解自己的长者,就是袁滂,出仕五十余载,历经三朝,位列三公,现年八十九岁的睿智之人。

看惯了人生浮沉,经历过多次皇权更迭,应该能给自己一个不错的建议。

想到就做,拿着传国玺,在甄姜幽怨的眼神下,去袁府拜访。

直接上门确实有些失礼,但刘襄不在意,袁府的主人也不会在意。

无论是身为主君,还是身为袁家的外甥女婿,他不用跟袁氏讲那些繁文缛节。

行到门前,从迎客的门房那里知道袁涣不在,但也没有让他等待的道理,赶紧迎进正堂,还要去禀报袁滂。

哪有让八十九岁的老人出来迎接的道理。

“前面带路,吾去拜见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