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绩论的话,晋君午得到的绝对会是一个好谥号,关于这点不会产生什么疑问。
晋君午的功绩?他是晋国的君主,无论是哪个晋人做成了什么,即便不是出自他的命令,事情办成了也会有收获;相反,晋国局势不好,错肯定也会有晋君午的一份。
智氏的主张下,卫国、中山国、仇由先后覆灭。
同理,齐国、郑国和吴国遭到极大削弱,一样是当代晋人取得的成果。
论负面,范氏和中行氏叛乱并被除名,再有近期赵氏的除名以及弑君,能算是晋君午该背的锅。
最终一番讨论下来,晋君午得了“定”这个谥号,再按照既有规则晋位为公,谥号便是晋定公。
因为早先就有储君的关系,再来是没有谁想闹什么幺蛾子,晋定公没有举行丧礼前,众“卿”会先安排公子凿继位为君,随后才是举办晋定公的丧礼。
当然,晋君午的薨逝要上报周王室,连带定下的谥号也需要得到周王室那边的认可,用于记载于史书再典藏起来传于后世。
很早之前,周王室能够干涉各分封国的权力传承,东迁之后失去了那份特权。
关于分封之主薨逝,定下了什么谥号,一般情况下周王室不会不给面子,储君继位也是按照流程同意并认可下来。
近些年晋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并不好,双方的正式交恶是从晋国找理由拒绝敬献礼器给周王室开始。
有“正式交恶”这件事情,代表着之前就存在矛盾和龌蹉,比如晋国称霸之后截取诸侯给周天子的进贡,周天子又私下跟卫国、齐国、秦国等诸侯谋图颠覆晋国的霸业等等。
说起来,晋国和楚国争霸阶段,真的没少被周天子恶心,捣乱最多的就是齐国和秦国了。
“诸位,何人愿往‘洛邑’一行?”智申在问话,看的人却是钟全。
目光注视之下,钟全很明白是什么意思,再则清楚自己出使周王室最合适,站起身来主动承担出使的任务。
韩庚眨了眨眼睛,把要主动请命的话重新咽回肚中去。
长久以来,晋国的韩氏对应跟周王室的邦交,哪怕是秩序混乱了都没有变更。
现在,韩氏的封地近乎于将周王室包起来,好的一面是能拱卫周天子的安全,坏的一面就是想攻打也很便利。
韩庚心想:“我去还能为赵氏做一些转圜,史书记载的用词能更中性一些。让钟全去的话,赵氏注定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
原先韩氏之主韩不信死亡,源于战事频发关系,谁去补上卿位,卿位的新排序是怎么样,一直以来还没有定下。
然后,赵氏的赵伯鲁出奔去了秦国,一下子在中军佐之位空缺之后,再出现了一个下军佐的职位空缺。
如果没有出现意外,韩庚获得卿位应该是下军佐,只是一下子空出两个卿位,再加上晋国卿位的获得方式出现改变,一切变得不再固定,身为当事人难免会出现紧张与狐疑。
现在韩庚知道应该先顾着自己,再则是早想跟赵氏进行切割,哪有心思再去顾忌赵氏在晋国除名之后的名声呢。
智申发话开始对卿位人选进行讨论。
狐解第一时间说道:“解以为瑶多次有功于国,未有一官半职实属不妥。有功之人获赏,此乃正道是也。特请瑶补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