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一手书,一手剑

那就是先拾人牙慧,用智罃曾经使用过的方法。

效仿祖先不丢人吧?

在智罃的主张下,晋国曾经磨了楚国二三十年之久,直接让楚国失去扩张的能力,并且从鼎盛时期跌落尘埃,才会有遭到吴国几顿痛打的事情发生。

原国与楚国当然有接壤,只是疆域接壤的区域有点尴尬,注定双方都无法在那个地方大规模用兵,并且选择那个地方作为入侵的起点,哪怕进军顺利也注定无法取得多少收获。

当下的郑国、宋国依旧健在,等于说便于进军的路线上存在第三方。

原国和楚国想要一决生死,应当是郑国灭亡之后了?

在那之前,原国完全可以一次次勾引楚军北上,用以消耗楚国的国力。

只是有一点,决不能玩着玩着成了赵武执行晋国时期的模式。

什么模式?就是智罃执政晋国时期,楚军屡屡被勾引着北上;到了赵武执政晋国,变成晋军屡屡被楚国勾引着南下。

着实也是晋国能将更多的资源有效利用,要不然到最后谁被拖垮真不好说。

智瑶的打算就是先损耗楚国的国力,时机合适再将郑国灭掉,掌控中原腹心再一次解决掉楚国。

当然,也能使用其它办法,无论哪一种方式,可以说郑国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天色完全放亮之后,两军又各自出营列阵了。

原军这边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将营盘赶紧完善起来!

“如此说来,此战变更,不再追求速战?”孙武问道。

智瑶总是需要给出一个解释,说道:“楚军北上之众多也,各方损耗必大。”

一支三十万左右的大军,他们待在远离本国的地方,本身的补给难度就大,加上路途遥远的关系,运输成本能低到哪去?

有三十多万的人出征,代表着国内缺了这三十多万劳动力,他们还在不断消耗,并且想要维持军需的话,一定需要楚国抽调另外的人力组成辎重队,肯定会进一步减少楚国国内的可用劳动力。

这么一加一减的,懂算数的人都能算得明白。

不好意思,当前楚国没有成体系的算数学科是吧?那楚国君臣还真有可能一时间没搞明白,需要等发现国力支撑不住才回过神来。

孙武想到的是其它方面,说道:“如若楚军补给短缺,我军或可实施全歼!”

一支军队最怕的是什么?论起来肯定是断粮啊!

来自敌人的困难还能依靠意志坚持,本身就在与敌军拼命,后方供应无法维持,没有多少士兵愿意饿着肚子跟敌人玩命的。

孙武问道:“是否由国内新调骑兵?”

有一支楚军堵住“虎牢”那边,他们就是在增加原军的补给难度,后面肯定也会想办法袭扰卫地的补给线。

楚军完全就是靠着兵力优势在蛮干,并且连保密都难得做。

原国在南边的战场处于兵力劣势,压根就是依靠素质在抵消兵力不足的缺点。

楚国那边的兵种比较单一。

原国不一样的。

“国尉所言有理。”智瑶之前已经派人回去征召新的骑兵部队了。

其实,孙武完全是依靠个人才智和经验,智瑶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有太多的战例让智瑶明白干扰敌军粮道的重要性,跟当前时代时间最近的就是长平之战。

那一场比拼国力的战争中,白起就动用一两万骑兵深入尝试截断赵军补给线,无法完全解决就改为利用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无休止地袭扰赵军的补给线,既是破坏赵军补给线,也能迫使赵军的骑兵被调到后方,减少正面战场来自赵军骑兵的威胁。

原军面对的是没有骑兵的楚国,代表着楚国君臣想要保护己方补给线,一定需要回撤更多的兵力针对补给线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