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

岂知李贤一点也没有介意,他现在只担心自己做不了太多事情,并不介意李显给他的官大官小,如果不是承了李显的人情,他想必真的想要去当个普通人了,只不过如今……他也变了个想法,若是能够赚个爵位回来,也算是保全他一家了,他的长子和次子不堪大用,哪怕有李重义照顾若只是个平民百姓只怕日子也不好过,他总要为孩子打算一下的。

李贤点头同意之后,李显立刻带着他到书房去告诉他了一些李重义不知道的事情,尤其是粮仓的分布以及如今他们手上的兵马数,这是跟李旦那边资源整合之后的数目,李贤一看之下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么多?”

兵马其实算不得太多,但是李显的家底子太厚了,这份家业说富可敌国也不差了,还不是六诏那种小国,是大唐这种大国!

李贤如今已经知道了很多事情,依稀还记得当年他当太子时候的粮仓国库数目对比一下李显这边的,不由得心酸,当年他自以为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没想到根本比不上人家啊。

李贤到底是被培养了那么多年又当了多年的太子,虽然被幽禁心气被磨没了,但是眼光还在,他分析了一下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瞬间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李显的赢面还不小!

洛阳那里为了建明堂和天堂耗费了大把的资金,现在又预留出了重建的钱,底子本来就空了,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后勤和消耗!

虽然现在看上去洛阳那边人多势众,兵马也多,但是他们养的起吗?连饭都不给吃饱的话谁给你去卖命?李显这边就不一样了,大概因为在军队中呆过的缘故,李显对于军队建设一向是支持的,而且也舍得花钱养兵,百姓也不是没脑子,就算是要投军大概也会找一个能够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主人。

李显敲了敲桌子说道:“我还打算建立军册,将士兵的名字录入其中,若是有折损也能善待遗孤。”

这一点李贤倒是同意的,李贤从小到大学的是左传,听的是圣人之言,对于这样的说法十分能接受,儒家思想仁者爱人嘛,最主要的是反正……李显有钱。

李显将后勤事情交给了李贤,然后让他跟自己的府僚磨合一下,转头就跑去写计划书了——虽然是战争时期,但是基本的建制也该运转起来了,首先就是组建朝廷。

不过李显的王府里本身就是按照朝廷建制来的,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主要人员有,但是一些低级官吏就没有了,现在要重新选。

李贤看了李显的计划书之后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要组建朝廷何不登基?也好名正言顺。”

李显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我终究是对阿爹有愧的,这个皇位也是没脸再座了。”

当初虽然他看上去是被软禁之后无奈之下才禅位,但是实际上他自己知道,那是他顺水推舟了,因为彼时那个朝廷不是他能驾驭得了的,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别的感觉没有,被制约的感觉却相当浓厚,也怪不得李治这么多年一直在压制宰相的权利,并且不停的分权,为的就是让朝臣对皇帝的制约小一点。

然而还不够,更何况李显也是真的心生愧疚,当初李治把江山交给他了,他为了保全自己把江山交给了武曌,虽然在心里告诉自己他是为了救人,却也真的对不起李治,毕竟他可不是李治的亲儿子,李治这么相信他,他却干了这么件事儿,心里上多少有些唾弃自己。

所以他这些日子都没提登基为帝的事情,众人还都以为现在大业未竟,所以李显不愿提前张扬,都卯足了劲去打下江山来然后好让李显名正言顺的登基呢。

李贤听了李显的话之后愣了一下,暗自思忖这是要推豫王上位?只是……豫王比起李显来总是差着那么一些啊。

李贤忍不住说道:“难道要八郎来?不是我说,他大义已失,只怕不得民心。”

虽然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谋反这件事情不比其他,没看李显起兵的意图都在郑玘和娄师德的春秋笔法之下都模糊了谋反的事实,让大家觉得这是因为皇位被抢,而武曌逆天篡位才是大逆不道,可是李显能够这么说,李旦呢?他可是实打实的谋反了,在这一点上,只怕天下读书人对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

更何况李显不是打着自己才是正统的旗号吗?你自己不当皇帝反而让李旦来,是不是跟檄书上写的不太一样?

李显听了李贤的疑问之后微微一笑:“并不是,原本八郎的确是个好人选的,但是谋反之事一出……哎。”说实话李显还是挺感谢李旦突然反了的,毕竟如果李旦不反大义不亏,到时候只怕李显不想坐皇位也要坐了,至少要顺利交接给李重义,否则……叔叔还在,立侄子为皇帝?最主要的是李重义不是李显的亲儿子,如果是他亲儿子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