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屏幕上只剩下了两个名字:
93、沈星极(三英大学二年级)
291、毕伟宸(上华大学二年级)
南盛下意识朝毕伟宸看了过去。之前的两轮笔试也好,第三轮实操也罢,都很看重知识的储备量。低年级生就是要比高年级生吃亏!像他们这种技术类专业,别说差了几个年级了,你就是差了几节课没有听,都有可能从此以后再也跟不上节奏了。
有个段子怎么说得来着?因为在专业课上捡了一支笔,弯腰的功夫漏过一个知识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懂过老师讲的内容。南盛觉得这个段子真td编得好!
别看毕伟宸是吊车尾进入第四轮的,但如果他是唯一一个进入第四轮的低年级生,那绝对是一件值得大夸特夸的事。这太给学校长脸了!而且还很励志!一个低年级生想要拥有这么大的知识储备,想要脱颖而出,他平日里该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啊!
但现在,在毕伟宸的排名之上还有一个沈星极。
沈星极的成绩更好。
对比之下,毕伟宸的成绩好像都不算什么了。
沈星极满打满算才经历了半年大学生活,毕伟宸多学了一年!军校生都是慕强的,他们的眼里只有第一名和失败者。沈星极成了低年级生的荣耀,毕伟宸顿时就什么都不是了。又因为沈星极和上华的关系,估计上华都不好意思去大力宣扬毕伟宸的成绩。因为这一宣扬,势必会有人站出来嘲讽说:“你们当年要是处理得当,连着沈星极都是你们上华的了,那才是真的风光呢。现在嘛……丢了一个天才感觉如何?”
沈星极是天才,那毕伟宸是什么?丢了西瓜以后捡的那颗芝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