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想着,苏毓将衣裳包好,带了个厚帽子往村口去了。
她刚到村口,就看到一个约莫二十来岁的年轻妇人撑着伞坐在牛车上。一张瓜子脸,圆杏眼,模样瞧着很是清秀。
旁边两个黑脸的汉子。那妇人穿得很鲜亮,一身青绿的袄子,腰肢纤细,头上还带了红绢花。立在人群中,一下子就显出来。
这会儿天色又有些变了,阴沉沉的,随风飘下来一星半点儿的小雪花。
绿衣裳妇人操着甜蜜蜜的嗓音,跟与她讨价还价的村妇们掰扯:“大根婶子,不是我故意压你的价钱。实在是这段时候行情不好,铺子里也赚不到多少银钱。掌柜的有绣娘,已经不收外头做的成衣帕子了。是我念在婶子伯母们为贴补家里熬的眼睛瞎,千方百计说情,掌柜的才通融,松了口风。再说了,你们绣的东西自己也清楚,要是那上等的刺绣,我便不说。你们绣得这些多一文钱都是卖不出去的。这个价钱已经很公道了……”
“那也没有这么低的,这一件成衣,我绣了两个多月。”
一个苦瓜脸的妇人快哭了,她家里日子苦,地里出息少。还奶着三个孩子。今年过年,就指着这些工钱过年,“芳娘你看能不能再加一贯?”
她一说,旁边其他人争相着说情,盼着自家的价格也能跟着一块儿长。
绿衣裳的妇人,也就是芳娘,虽挂着笑脸,态度却很坚决。不加,别说一贯,就是一文钱,她都不加。
“若你们实在不愿的话,我也不勉强。这衣裳帕子不收了,今日走这一趟,权当妹妹我提前拜年,来瞧瞧乡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