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予寒高高挑起眉。
半晌,他笑了,“哦”了一声。
却也没回答。
城市的夜晚一如往日喧闹,路口排着队停满了车,等待红灯变色。傅予寒打了方向盘,转进一条人少的小路,一路疾驰。
半小时后,他们转到了某个人烟稀少的露天停车场。傅予寒熄火开灯,从后座扯过一顶渔夫帽丢到江龄也怀里,“戴上。”
两人下了车。江龄也一直低头,渔夫帽遮挡住视野,傅予寒就很自然地走在了他前方一步左右的距离上,引着他走进餐厅。
餐厅环境清幽,每间雅座都用屏风和竹墙隔开。绕过一汪室内流泉后,他们在一间靠内的雅座中坐下。
“这儿环境还挺不错的。”江龄也左看右看,翻看侍者送上的菜单,“菜色好像也还行。”
是中式餐馆,菜单上的每张照片拍得都很精致。
“味道也挺好。”傅予寒笑了笑,“这儿很多明星会来,在市里挺有名的。我还以为你应该知道。”
江龄也摇摇头。
他虽然赚得多,生活娱乐却极其匮乏;小时候很奇怪陆诩之为什么平时都不见出门,结果自己长大了也成了死宅。
“那可以尝尝。”傅予寒说。
“你对这儿很熟?”
“老板是我朋友,”他指指菜单,“这还是我帮忙拍的。”
难怪这么精致。
上回傅予寒拍的那期杂志早就发售了,一秒卖空。杂志社的人发来了修完的图到陶柏轩那里做公司物料,陶柏轩惯例给他发了一份。
拍得确实很好,没有过度的修片和后期,而是靠打光、角度和快门本身的碰撞制造出剧烈的色彩感。
两人点完菜,傅予寒把菜单交给侍者,随后道:“我拍照有时候会看感觉,你给我的感觉很像孩子。再说,我本来就比你虚长几岁。”
江龄也拧起眉。他不太明白所谓的“感觉”是指什么。
“你看,就是这种感觉,一种仿佛不谙世事的天真。”傅予寒说,“这不是坏事,事实上我觉得,就是因为你作为成年人身上却自然流露出这种感觉,你才能红啊。”
反差感原本就是最具戏剧化也最能吸引人眼球的特质。
两人同属娱乐产业圈内人,聊起角色定位和形象包装的话题,还挺能说到一起。
没过多久,菜被端了上来。江龄也试着尝了几道,果然像傅予寒说的那样色香味俱全。
话题从两人的工作开始,渐渐说到生活上,傅予寒还和他提起了自己资助的自闭症儿童。尽管隐去了“感觉和江龄也很像”这样的细节,但江龄也仍旧被触动了,还提到,如果资助他们还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希望可以联系他。
傅予寒没问原因,只说好。
夜渐渐深了,饭菜也吃得差不多,喝到第三杯西瓜汁的时候,江龄也放下了筷子。
“我今天约你出来,其实是想问……”他有些犹豫,还有些尴尬,“是这样的,我看你和你男朋友感情挺好的样子。”
傅予寒勾了个笑。
说到“男朋友”的时候,他总是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