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威武大将军不是朱厚照还能是谁?
两人见把朱厚照带回顺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好望门兴叹、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回去向李东阳通知这个不大好的消息了。
这样往返折腾一番,已经到了深秋时节,李东阳也知道想劝朱厚照回来估计比祈求天外飞石把鞑靼团灭都难,但好歹拿到了朱厚照命令太子监国的亲笔诏书,怎么说也比内阁直接法旨更加有信服力,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谁都知道太子今年还不到四岁,写字都不大利落,更不用说处理国事了,即使每日向太子朱载垓汇报国事,他也看不懂,这道旨意实在是可有可无,当然,儿子不听话,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过问皇后乃至太后、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王氏年事已高,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什么大风大浪,让她看也是白看,而皇太后张氏被朱厚照下旨长期禁足在寿康宫中,内廷又是夏灵瞬作主,就算她想出来也出不来。至于皇后嘛……她的家世不够显赫,本人也不是什么书香世家的子弟,虽说还算是颇有贤名,但群臣也不打算过问她的意见。
不过该走的礼仪还是要走的,百官自然延请夏灵瞬这个皇后娘娘“劳心劳力、辅佐太子处理朝事”,众人本以为夏灵瞬应该自谦一番,然后乖乖照顾好太子的日常起居,没想到夏灵瞬居然干脆地应了下来,一时间让人瞠目结舌。
夏灵瞬如今已经出了月子,更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借辅佐太子为由干预朝事,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仁宗的皇后张氏早就有了以太后身份处理政务的先例,而王太皇太后和张太后都不能抽身处理事务,自然是夏灵瞬这个大明皇后、太子生母来处理了。
李东阳对此倒是无所谓,他对夏灵瞬还算了解,很清楚夏灵瞬绝非其他人想象中那样平平无奇、不通文墨,尤其是仅仅通过之前和夏灵瞬的对话,他便清楚夏灵瞬对于政事绝非是一窍不通。
只要夏灵瞬不出格,以李东阳的性子还是能够接受这位皇后娘娘暂行职权的。
好在夏灵瞬并没有让人失望,每日都带着太子前往文渊阁与内阁众人交流,对于内阁的处事基本都能认同,不会带着太子听歪理,更不会因为朱厚照不在每日以泪洗面而不顾朝事。久而久之,就是杨廷和对夏灵瞬也没有了当初那么深的防备。
夏灵瞬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提出自己的主要目的,那就是给朱厚照拨取军饷粮草等。
现在的战争还是肉搏阶段,士兵都是要吃饭的,要是没有军饷、没有粮草,谁去戍守边关呢?而朱厚照是要去打仗的,对于军饷和粮草的需求更甚,要是不及时拨过去,朱厚照就是三头六臂、稳操胜券也是要打败仗的。
众人听了夏灵瞬的要求,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李东阳道:“娘娘应当知道,自从商队出海之后,每年供给的开销都是国库占七,私库占三,虽说不过一年过去,但国库还要应对各地的需要,难以继续供给了……”
坐在夏灵瞬身侧的菜菜听的认真,手里拿着茶盏,身边还跟着怀信,手拿笔墨书册记录对话内容。
夏灵瞬知道李东阳大抵是不会骗自己的,她沉默片刻,道:“那就从朝臣们那里出。”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很快便明白了夏灵瞬的意思,但碍于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时间都不敢接茬,毕竟要是接茬必然会得罪朝中的同僚,能拜入内阁的人自然不是傻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夏灵瞬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道:“我家中没什么势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自然也不会客气。以往为了面子,都是国库出钱供给,可如今是要打仗,保护的正是我、太子乃至诸位大人们,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出钱了,不是吗?我自内廷与私库可出十五万两银子作为军饷,国库再出二十万两,也请满朝文武各自聊表心意吧,怎么说也要凑足了五十万两。”她说完又看向杨一清,道:“至于每人出多少,就请杨大人来按照品级来指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