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剧本里,许锦年本该立刻醍醐灌顶,展现出对男主角的崇拜。然而拍摄时,陈年却恍惚地沉默着。

许如风不可察觉地微蹙眉头,等待对手戏演员给一个回应。漫长的几秒过后,陈年终于开始对戏。

“受教了。”许锦年若有所悟,又全非顿悟,眼中仍对沈钧鸿含着崇拜,“沈先生真是一位良师益友。”

陈年忽然这样演,许如风非常惊喜,热情都被调动起来。虽然他没有一句台词,但肢体与神情都满含张力。

通俗来说,就是浑身都是戏。

导演在监视器后看见这样的画面,突然也有了灵感:“给沈钧鸿的手一个特写,再补拍一条面部表情!”

机位打光相继就绪,许如风调整好情绪,捧好书本,瞬间入戏。

沈钧鸿还戴着黑色皮革手套的手,缓缓摸索陈旧的诗集,眸光落在“飞鸟集”三个字上,若有所思的模样沉静而儒雅。

他往那儿一站,无须一字半句台词,就仿佛是沈钧鸿本人——一位旧时光里风度翩翩的少爷,既派头十足,又美玉般温润通透。

一时之间,拍摄现场鸦雀无声,谁都不想打破仿佛时光回溯的氛围。直到导演喊停,大家才相继回过神。

拍摄的时候,就连许如风自己也恍了神,总觉得这一段似曾相识。

一定是剧本看多了,形成条件反射。许如风摘掉金丝边眼镜,揉了揉眉心。

陈年早就看呆了,闪着星星眼走上来:“师傅你真棒,我心里的沈钧鸿真的就是刚才的模样!”

第21章 带资进组来作妖

十五、带资进组来作妖

最后一幕户外戏拍完,上午就能收工休息了。

陈年搓一把冻到面瘫的脸,反复给自己洗脑:“我不冷我不冷我不冷!”

“灯光师先调试光线,演员试走位。”

随着一声高呼,陈年脱掉羽绒服就站在雪地里。

电影导演对布景、打光,以及镜头质感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下雪虽然能烘托气氛,但不利于拍摄。

这位导演是圈内出了名的处女座,对细节极其考究。因此,即便扈上大雪纷飞,演员穿戏服先试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两位主演都十分敬业,配合灯光师调整光线,来回走位三次,终于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一场分别戏极为重要,是剧中两位男主感情更进一步的桥梁。

许锦年要鼓起勇气突破心中的阶层限制,主动问沈钧鸿,以后还能不能做笔友。沈钧鸿要以《飞鸟集》相赠,还要欣然同意继续书信往来。

剧情虽然简单,但情绪处理得把握住火候,多一分则唐突,少一分则无味。

拍摄开始,许锦年修好钢笔,和沈钧鸿先后走出旧书店。

许锦年拜别沈钧鸿:“沈先生,圣玛丽孤儿院就在前面街角,我先走一步了。”

沈钧鸿从身后拿出那本纸页泛黄的《飞鸟集》,当做礼物赠给许锦年:“就算作不期而遇的礼物吧。”

惊诧在许锦年脸上一闪而过,尔后,想要推却:“如果收了这个礼物,我却不知道能回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