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顶级谋士齐聚一堂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后被举孝廉,出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

恰逢董卓势大,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荀彧见董卓跋扈,遂弃官归乡。

荀彧归乡后对父老劝说道:“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些离去,不能久留。”

但颍川荀氏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

时冀州牧同郡人韩馥派人接荀彧,荀彧乡人却无人相随。

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大部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

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

荀彧仔细的观察了袁绍许多时日,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遂孤身来到了魏郡邺城,打算瞧一瞧那五百骑火烧王庭的少年侯爷苏木。

郭嘉也是颍川人。

郭嘉出生在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弱冠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得知袁绍势大,也是北行冀州去见了袁绍。

可是那袁绍最为看重家世出身,对于名声不显的郭嘉不是很看重。

而郭嘉也是默默的观察了袁绍,得到了与荀彧差不多的结论。

那就是这袁绍不能成就大业。

既然来了冀州寻找明主,郭嘉自然也是不会错过此时在魏郡驻守的汾阳侯苏木。

所以颍川出身的荀彧和郭嘉二人,竟是在这魏郡邺城内不期而遇了。

“奉孝,如何来到了此地啊?”

荀彧给郭嘉倒了一杯茶水后,朝着郭嘉笑着询问道。

“不过是北行游历,恰巧路过此地罢了……”

“哈哈哈,奉孝还要瞒我?我怎听说奉孝是从那袁本初处悄然离开的啊……”

荀彧将郭嘉话中有所隐瞒,也是笑着打趣道。

“文若既知又何必拆穿于我,徒增笑料耳!”

那郭嘉此时被荀彧道破了谎言,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用手臂支撑在地上仰身笑着说道。

“奉孝大才,那袁本初不识人才,不能重用奉孝,此事若是为人耻笑,也该是那袁本初被人耻笑矣……”

那郭嘉听了荀彧的话后,仿佛是被说中了心事,也是有些感慨的回道。

“袁本初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的名声,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使用麾下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是很难啊!”

荀彧听郭嘉说完,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袁本初,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终不能成大事!”

二人达成共识之后,雅间的房门也是被伙计轻敲两声推开了。

有福酒楼特色的炒菜,陆陆续续的送到了荀彧和郭嘉身前的案几上。

“菜上齐了,没有我们的吩咐,就不要进来了!”

那有福酒楼的伙计得了荀彧的吩咐,也是弯腰行礼低着头关上门出去了。

那伙计虽然关上门出去了,可是有福酒楼中自有隔间来监听这些雅间内客人的谈话。

这荀彧和郭嘉二人身材气质不凡,言语间谈论的又是魏郡邺城苏木的强敌袁绍袁本初。

自然有人快步报给了有福酒楼的老板化名王福的苏福大掌柜的。

那苏福自己在邺城独立建立情报网多年,此时的判断力与分析能力也是越发精准。

他自己亲自去荀彧和郭嘉旁监听的隔间里听了半晌。

也是在内心中判断出了这两人必不是普通士子。

若是普通士子,此时哪有看不上四世三公坐拥冀州大部的袁绍的。

他离了监听的隔间,快速的找来了有福酒楼外的一个乞丐。

“快,将这个纸条送到主公手上……”

“啊?主公正在忙着筹备大婚……此时过去打扰……”

“不必多说,若是主公责怪,你全推到我身上便可,这纸条一定要交到主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