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部队必须回京驰援,缺了后勤补给,留下的守军根本守不住这两处要塞,未免造成更大损失,只能全数撤离 。
燕王的这个决策是无奈之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燕王不可能得知京师危亡在即后,继续攻打罗州,所以这个决定本身并没有错。
问题在于珠玉在前——谢夺带着两万四千守军,全歼了两万鞑靼精锐。
燕王带着二十二万精锐军,攻打罗州四万叛民,损失数千精锐后全军撤退。
且这件事究其根本,是因为徐阁老决策失误,大量调拨西北守军精锐转战罗州,才给了鞑靼可乘之机。
徐阁老的罪过,自然要燕王分摊一半。
再加上跟伏击战的对比,攻打罗州的损失过大,回京后,燕王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全城百姓茶余饭后,都拿他跟战神翎王作比。
原本的代天子出征,一下子成了代天子受辱。
燕王回京见过父皇之后,就躲在王府不出门了,谁也不肯见。
紧接着,二十多万军队也被陆续调离京城,西北骑兵全数回到西北守边。
皇帝改任李阁老负责罗州之战,李阁老则立即实施了自己原本预想得计划,命令川贵总督封堵罗州关口,准备打长期消耗战。
皇帝表面上对事不对人,只是更改了应对罗州叛乱的策略,实际上,内阁当天就撤换了两位阁员。
皇帝把徐阁老的两个学生撤出内阁,换上了两个底细不明的官员。
据说徐阁老接旨的时候,脸色惨白,半天都没能爬起来,还是一旁的李阁老把他给扶起来,才颤巍巍接下了撤换阁员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