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娘要嫁人,自揭其丑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430 字 2022-11-15

杨集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忍着笑问道:“怎么不要你了?”

果然不出杨集所料,只见张出尘抹了一把眼泪,气咻咻的说道:“她要嫁给我义父、公孙大总管。”

尽管婚姻伦理要求女人从一而终,可寡妇再嫁的现象在大隋王朝非常普遍,无论是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的女子,还是寒庶百姓,都有再嫁的权力和自由,并不视再嫁为有伤风化或有辱门第。不过名门世家却有其族规和脸面,比如说兰陵公主杨阿五,她在北周时期嫁给了北周重臣王谊之子王奉孝,隋代北周之后,杨阿五封为兰陵公主,王谊进爵为郢国公,王家一时极其风光,然而好景不长,年少的王奉孝不久便因病夭亡,杨家和王家商议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兰陵公主按制在娘家为亡夫守寡三年以后,可随意再嫁。

杨王两家如此,其他名门世家亦然。而张夫人为夫守寡十多年,并且将亡夫唯一的女儿拉扯长大,按理说她嫁人也没问题,可作为她的女儿,张出尘肯定接受不了。

张出尘今天从校场回府得早,无意中听到母亲和大总管公孙桓谈及婚事,她听说相依为命的母亲要嫁人,一时间差点就崩溃了。不过她毕竟是一个出色的杀手,所以没有当场大闹,而是悄悄的溜回了自己的房间,默默的发呆、默默的权衡。

从感情上,她无法接受母亲再嫁之事,可是这世道不仅重男轻女,而且还十分迷信,人们认为人死以后,如果不能享受后人香火拜祭,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生生世世都无法转世投胎。

张出尘如果是个男的,张夫人自然不用为下半生、不用为死生的香火发愁,可她是个女孩,以后是要嫁人的。她若是出嫁了,既不能带母亲一起去夫家生活,日后所烧香火,也不是张家的香火。所以从母亲的角度上说,张出尘又觉得母亲再嫁公孙恒比较好,不仅下半生有一个依靠,如果能为公孙桓生下几个儿子,连死后都不用愁了。

一时半会之间,张出尘无法在情与理之间作出好的选择,打算离家出走,逃避一段时间。不过她毕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担心自己的无故翘家令母亲担心,于是又找来姐妹串供,说自己有任务需要外出。

然而翘家一旦有了顾虑,便会顾虑重重、顾虑也会接踵而来,所以当她和柳絮等一商量,又觉得绕不开家主,于是闹来闹去,又将势态扩大到了萧颖这里。

她心中的郁结、苦闷无法言诉,尤其是她当年看到阿娘不肯给杨玄感侍寝,被打得吐血,害怕永远失去阿娘那种恐惧感又陡然笼罩了她的身心。虽然她不是当年那个孤苦无依、弱小无助的小丫头了,可是那种失去阿娘的恐惧心情竟是一般无二。

到了卫王府这么久,她接受了新的身份、也喜欢现在这个自由自在的身份,对于赐予她这个身份、这份自由的杨集,她本能的信任。

故而,当杨集一问,便竹筒倒豆子一般的将事情说了出来,甚至连自己的左右为难也没有隐瞒。

听完张出尘的陈述,杨集、萧颖、柳如眉也感到头疼。说了也巧,在场的四个人中,除了父母健全的柳如眉,余者三人自幼都死了爹。

三个娘中,独孤敏无疑是最幸福、最洒脱的娘,她身为王太妃,根本就没有再嫁的机会;所以死了丈夫以后,一门心思只想养好儿子、帮儿子和未来的孙孙赚更多的钱。

与独孤敏相比,萧夫人和张夫人的处境更像一些,只不过萧夫人母凭女贵,当萧颖与杨集订婚以后,她便荣升为早就死了的萧岿的继室,这便使她死后,可以进入萧家祖坟,接受萧氏子孙的香火拜祭,所以她的情况比只有一个女儿的张夫人又好得很多。

杨集、萧颖都是没爹的孩子,此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想,也都能够理解张出尘的心情。

杨集长长的吁了口气,道:“你们还是奴隶之身时,我和杨仆射若是将你阿娘强行许配给一个人,你反对有用吗?”

“没有!”张出尘想也不想,便说出了心里话,她固然可以逃走,可是母亲不会武艺,怎么逃得了?若是被抓回来,肯定被活活打死。哪怕她以后报得了仇,母亲也活不回来了。

“既然你也知道反对没用,那我再问你!”杨集微笑道:“你父亲是什么样子,当你想到‘父亲’这个词语、这个称呼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谁?”

张出尘认真想了一会儿,心中大感沮丧,她脑海中的“父亲”便是精心呵护她的义父公孙恒,至于亲生父亲长什么样子,完全没有印象了,唯一能够连到一起,或许便是‘张姓’。

杨集见她纠结的模样,便笑着说道:“如果你不许她嫁人,她肯定不嫁,但是你嫁人以后,年老的她怎么办?”

张出尘赌气道:“我也不嫁,照顾她一辈子。”

“为人父母的,没有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家立业、子孙满堂,要是张夫人知道你是因为她而不嫁,搞不好还会因为你的婚事郁郁不乐、减了阳寿。”杨集继续说道:“他们情投意合,你并不反感公孙大总管,所以他们成为一对以后,张夫人下半辈子有了依靠、你也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嫁人,可谓是两全其美。而且从功利角度上说,你到了夫家以后,也有一个武力强、智商高、疼爱你的爹当后台,以后谁敢欺负你?”

“或许你一时半会不习惯,可人这种东西,最容易适应了。现在的一切纠结都是自己过不了那道坎,可你如果把心一横,不久以后就会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

说到这里,杨集又拿自己的糗事来举例:“当初我奉命去灭伊吾国,其实对自己是半点底气都没有的,只不过因为身边有李靖、薛举、尧君素他们。所以我天真的以为他们能打,于是就信心十足、傻乎乎的带兵去了。不料马上就打仗了,他们这些被我寄予厚望的人,竟然半点主意都没有,除了把眼睛瞪得一个比一个大以外,什么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