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司隶风云 第115章 卫宣做《短歌行》

三国归晋 魔力鸟 1664 字 3个月前

卫宣此刻已经憋得满脸通红,生怕自己笑出来,看到曹操那难过的样子哪里还不知道这首未完的短歌行彻底饶到曹操的痒处了。不过后面的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自己去取一议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喃不是笑话二是被人当做痴人了。

此刻早有乖巧的歌姬将现场记录的捧到卫宣跟前让他核对,委员改动了其他几个字就交给歌姬。

曹操再也忍不住了大步来到那歌姬跟前,抢过那书写着短歌行的纸张哈哈大笑,随后再次引吭高歌。

在坐的都算是名士,但是真正精通经书的没几个,都是一些清谈的家伙,所以许攸不敢跟出自郑玄门下的卫宣叫板经史,如今见到卫宣试问如此出彩,心中南面酸溜溜的。

在坐的也都是聪明人,知道卫宣能够如洛阳为议郎,可是仰仗他的知兵之才,经史有郑玄和蔡邕背书想来差不到哪里去,如今又展露才华,还真是当得起当初何颙之夸赞,尤其是袁绍和曹操几乎是兴奋之后同时看向何颙,显然对他的河东之行很是满意。要知道宦官集团和大将军何进也正在到处招揽人才。

当然在坐的还可以考较一下卫宣的书法,只是卫宣岳父蔡邕是当今书法大师,太学门口那些石碑上的字就是蔡邕亲自书写的。而且卫宣如此年轻,就算书法不尽人意其他人也没有优越感,因为最年轻的怕是也是比卫宣大了十岁,而书法正是需要岁月沉淀的。

等到卫宣表演完毕,众人重新落座,这次袁绍让歌姬下场,然后问起了卫宣对于谋诛宦官的事情。这等于说他们这个小圈子算是正式接纳了卫宣。现在是要问一问新成员对于政治纲领的理解了。

卫宣自然没想到大庭广众之下袁绍会如此直接问出来,这也许是再次逼迫自己表态。只是泰德态度早在河东的时候就属说的很清楚了,袁绍这是要让自己当中解释一下。

沉吟一会,卫宣说道:“宣听闻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本初兄雄心万丈,世之楷模,然当今十常侍为天子亲近人,若不到引弦待发之日,当不可宣诸于众。”

袁绍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他知道卫宣这是在提醒他,此等大事不能逢人就说,转而对孟德和何颙点点头,心说此子虽然年轻倒也稳重,不过却是过于谨慎了,如今袁绍是依靠谋诛宦官扬名的,不宣何以扬名?

想了想袁绍说道:“仲道,你初来洛阳,不知详情,今日在坐的均是绍之密友。况如今海内外士人均以为是十常侍人人得而诛之,其爪牙祸害地方也日久,吾辈当清君侧!如今大将军对宦官也深恶痛绝。”

卫宣点点头:“宣不是疑在坐诸兄,然宦官之爪牙何尝不是士人?大将军与我等利益并不全同,试问本初兄,若我等如愿,尽屠宦官,那我等士人与外戚人如何相处?”

闻言众人沉默,卫宣没有明说外戚和士人集团的政治目的不同,都是想独揽大权的,现在虽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宦官,然宦官是依附皇权的,外戚也是,现在是宦官侵占了大家的权利,但如果有朝一日宦官被屠戮一空,外戚和士人其实还是天然对立的。

袁绍沉吟了一会问道:“以仲道之间当如何?”

“大将军有意诛宦官,我等自然可与他合力,然也需要劝说大将军除恶务尽,切不可能半途而废,更不可能犹疑不前,甚至前后不一。”

闻言袁绍再次点点头,看向了曹操和何颙,虽然何颙之前跟袁绍提起过卫宣的观点,但袁绍如今担心的也是何进除恶务尽,尤其是何太后的母亲和弟弟何苗是个大隐患。

虽然卫宣的主张没什么新意,但卫宣初来洛阳能有如此简洁也是难能可贵,所以袁绍等人就更加看重卫宣了,同道中人最难得的就是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