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拆分朝廷

三国归晋 魔力鸟 1636 字 3个月前

卫宣知道大家都在等他的解释,丝毫不停顿地继续说道:“陛下和朝廷三公被动作、李傕等人欺压多年。如今该是时候转掌握地方军政了。关中以前是董卓和李傕等人发号施令,本来臣击败立决之后。大小事务当交给陛下圣裁。然关中动荡,民不聊生难以为继朝廷。

陛下回到洛阳之前并不能号令天下,所以朝中并无多少具体军政大事。太尉乃百官之首,替陛下和朝廷镇守关中是最合适的。”杨彪此时已经明白卫宣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这一步。将钟繇放在京兆尹的位置上成功地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以为他要抢夺地方治理大权,然后虚晃一枪,拿鲜卑人说事,也知道驻军必定不会愿意去卫宣完全掌控的地方。自己也是大意,竟然推荐了卫宣。现在卫宣推荐自己,自己要是不留下来,奶岂不是没有担当,人家卫宣愿意去并州,你身为太尉留在关中镇守,根本就不用做什么,只是需要借用你太尉的名望而已。

而且卫宣说的很直白,没有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天子和朝廷其实是无事可做的。身为太尉是三军统帅,留在关中镇守确实合适!

所有在场的人都知道卫宣用了三个月驱逐了盘踞在并州的南匈奴各部落,但同时得罪了鲜卑首领轲比能和其他几个南匈奴小部落。并州不稳固天子去河东也有危险,卫宣这是用自己去替天子确保安全,杨彪也没理由反对。同样关中的稳固涉及到司????????????????隶校尉部扥稳固,涉及到将来回到洛阳朝廷的权威。可以说杨彪在长安也不用干什么只要保证长安不失将来就是大功劳意见。

但杨彪愿意留下吗?当然不愿意,胎位也好,录尚书事也好,如果不在天子身边,他算什么重臣?卫宣的目的很明显,将自己与天子分开之后,天子身边就一个董承录尚书事能做什么决断?

其他的三公九卿没有录尚书事在朝堂上的发言权就根本没办法和卫宣这个车骑将郡相比。杨彪最担心的就是卫宣等天子到了河东之后可能会威逼天子或者用一卫家女套牢天子,然后顺理成章地登上大将军之位。

但是要如何才能拒绝留守呢?不等杨彪想到好办法,卫宣继续说道:“陛下,关中之重要不用臣赘言。然韩遂、马腾等人虽然为叛军,但却和诸多羌人呢结合,多以骑兵为主。朝廷兵盛能胜则打,不能胜则抚。这样的重大决策,一般的武将做不到,就算是司隶校尉也无法代表朝廷让凉州众人信服。太尉出自名门,常年伴随陛下身边,更是录尚书事,一言以决之就减少了信使来回的奔波,减少错过时机会的可能。”

刘协不知道卫宣什么意思,但内心里也觉得杨彪镇守关中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其实还有更合适的那就是司徒朱儁。然而之前朱儁已经以身体不佳托词,杨彪更是举荐了卫宣。

当然刘协还有一个小心思,那就是此前杨彪等人曾经给卫宣上过眼药,觉得如果天子离开而留下卫宣镇守关中,那朝廷等于啥也没得到,纯粹的只是卫宣的地盘扩大了而已。让卫宣去本来就是他自己狄攀德并州,杨彪如果能够掌控关中,也算是朝廷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刘协还认为卫宣举荐杨彪可能是为了避嫌,也可能是欲擒故纵,无论是哪一种,刘协觉得应该尽快定下来,而且镇守关中的不能是卫宣!所以刘协很快就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