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起码铅椠字写得更顺手好看了,这也不能不算是一种收获。

“既然如此,那徒儿便说说这法华经讲了些什么。”

坏了,师尊问及法华经的主要内容了。

云殊华悄悄打量了一眼景梵的神色,见他今日眉目舒展,并不似昨天那般冷若冰霜,约莫心情不差,这才大着胆子道:“弟子昨日抄了很久,后半夜便有些困顿,具体的内容记得并不是那般清楚。”

“不过弟子有印象,这本经文大抵是讲人人皆可抵大乘之道,所需惟有佛心、道心一类。”

他将仅记的几句经文翻译成自己能听懂的人话,同景梵复述了一遍,随后低下头等着挨骂。

却不料景梵静默半晌,开口道:“领悟此事皆看人意,徒儿认为法华经讲了什么便是什么,无需为师评判。”

云殊华应下,又好奇道:“那以师尊的境界读这法华经,又与徒儿有何不同的收获?”

景梵敛目不答,先是问了他另一个问题:“徒儿可知此经全称?”

“这个知道,”云殊华点点头,“这本经名为妙法莲华经。”

“既是妙法,诸种妙义所言皆是莲花,”景梵看向湖池之中挺立的菡萏,眸色深深,“此经在为师看来,便是在讲一朵莲花的故事。”

云殊华顺着景梵的思路想了想,还是有些不解。

“师尊能否讲得再详细些?这经是如何在讲一朵莲花?”他上前一步与景梵并立在湖边,迟疑道,“弟子誊抄经文时曾留意过,此经分明是在讲处在修行期的人啊。”

语毕,景梵偏过头,似笑非笑地看了云殊华一眼,道:“徒儿说的不错。”

“莲花是其表,内里借花喻世,将下界之人的欲望一一言明。”

“茎入泥淖,凡六欲诸有所求者,均如这深陷泥沼的根茎一般生长杂众烦恼,此为闻声缘觉之道;脱迹寻本,不入天道,极是水中漂萍,虚空无所倚,惟有莲花结子,即空即实,所求诸法才皆有所得,得道飞升之法不外乎如此。”

景梵言罢,见云殊华蹙眉努力理解的样子,唇畔微微勾起一抹笑。

“徒儿日后慢慢参悟领会也不迟,即使一无所得也不要紧,”他伸出白净修长的五指,掌心处幻出一朵睡莲法相,“下界即是欲界,你我他生在这样的地方,注定要被这无休止的欲.望纠缠一辈子,行有不得之处,便反求诸己,真正大相不过是虚渺之形,无法纾解你我所求。”

“谁又能说,践行妙法终生的人一定能得求全而飞升呢?”

景梵的话语轻飘飘的,语调也十分缓慢,却将云殊华震得说不出话。

他努力理解师尊话里的含义,不敢相信自己心中的猜测。

虚渺之形,无法纾解,注定被欲.望纠缠一辈子……这样不信服经藏的话语。

确定是五域众修敬仰的剑尊说出来的话?

云殊华怔在当场,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赫然想起没有穿越之前,在项目组里曾偶然了解到《仙魔大战》重要人物的身世背景。

据说景梵此人不知生自何处,自小无父无母,流浪长大,受尽欺侮。彼时魔界掌管一重天,下界生灵涂炭,法华碑应天道而裂,一块刻纹顺承大道降在他身上,这之后五域域主遍寻下界,表明他即是天音石沟通天意而选定的玉墟殿承继人,终于将他带上了一重天。

有那样凄苦的童年,又领伐两次大战,修道时得此领悟,应当也不算……离经叛道吧?

想到这,云殊华迅速将“离经叛道”四个字从脑海里去除,忽然觉得景梵所言虽令那些正统道修难以接受,却有几分值得琢磨的道理。

他歪着头想了想,又问:“如师尊所说,五域地处下界,这其中的我们所思所想皆有欲.望,既然无法免俗,那众修追求的飞升三重天又有何意义?”

“正因得不到,才越想要得,”景梵纤长的羽睫垂在眼睑处,阖目道,“且修习道法有时并不是为了有所得,而是为了无所得。”

“无所得?”云殊华睁大眼睛,“是得道飞升都不想要的那种无所得吗?”

这句话问得可怜可爱,景梵听罢笑道:“自然,徒儿涉世未深,又鲜少经事,这种无所得并不适合你。”

无所得,乃是患了心障、痛苦不堪的人为了克服心中的贪婪才要追求的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