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母亲的馊主意,先上车后买票

老一辈的人都觉得,老家就没有任何赚大钱的可能。

因为这里不仅土地少,还非常贫瘠,山挺多,不过都是陡峭的石头山;交通也不便,离城市特别远,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气候还恶劣,春、冬还会有冰冻天气,果树结果完全看天气。

老家种出来的经济作物为只能带到集市上贱卖给菜贩子,而且人家菜贩子还只挑品相好的收购,差一点的都不要,只能重新挑回去自己慢慢吃或者拿去喂猪了。

后来,村民知道去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可以赚钱,便几乎都摒弃了之前的小农经济。

打半年工的收入可以顶在家务农好几年,谁还回来种地?

陈雪涛的父母好不容易在城里找到了一个做家装的活,雪涛则在陈争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更体面的工作,陈雪涛的父亲已经对现在的发展相当满意了。

现在陈雪涛居然不满足现状,想着自己创业单干,而且是做一些农村人祖祖辈辈干的事,岂不是头脑发热,在异想天开么?

“叔,其实创业没您想的那么恐怖,”陈争耐心地跟他解释道,“我见过很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案例,曾经见过一个大学女生,回老家,成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将家乡的茶叶包装成某个品牌来销售,还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将那些品质比较差的茶叶和茶叶梗压制成茶饼、车载茶牌、房间摆件等工艺品来销售,结果全村人都跟着致富了。有的将家乡的比如竹制工艺品、凉席等东西包装成品牌放在网上、超市和商场卖,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再比如闽省某些沿海地区,这几年有人尝试投资养鲍鱼,结果一年就赚了几十上百万......”

“再比如说我家,没地没水,搞个养猪场也行啊,一年也能赚点钱,比去城里给人打工强多了。所以,只要找对了产业,利用自己所学,说不定就可以发家致富了。给人打工一辈子能赚多少钱?年纪大了想打工还没人要呢,您说是不是?”

听着陈争的举例,陈雪涛父亲有些心动。

特别是说到陈争父母养猪赚到钱的事之后,内心更是蠢蠢欲动。

村里流传陈争父母靠养猪赚了很多钱,如今看到他们家一年就起了大房子,已经信了分,如今陈争自己亲口说出来,他哪还有怀疑?

华夏很多的产业都是有地域性的,不仅仅是因为产业链问题,更重要的是跟风。

如果某个人做一个项目赚到大钱了,附近其他的人都会跟着做。开创某个产业非常困难,但是跟风却相当容易,模仿着做就行了,特别是那种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业。

比如种果树、蔬菜、搞养殖和工艺品加工这些。

陈雪涛父亲呵呵笑了笑,扫视了客厅一眼,羡慕地问道:“你家养猪到底赚了多少钱啊?啧啧,这栋新房花了五六十万吧?”

陈争谦虚说道:“哪有这么多啊,小几十万而已。”

说实话,陈雪涛父亲非常嫉妒陈争家。

他们一家好几人在外面给人家搞装修,辛苦就不说了,还天天吸甲醛,可一年加起来也就十几万而已;而陈争家靠养猪一年就起这么大的房子了,养猪似乎也比在外打工舒服多了,还不用看别人脸色。

“我听说养猪风险也很大啊,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什么猪瘟,损失也会很大。”陈雪涛父亲有些担忧地说道。

陈争笑道:“除了去当乞丐,其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风险。想要以后不再穷,就得承担一定的风险,即便是失败了,也没见过饿死人的啊,只要有手有脚就能吃上饭,您说是不是?”

“唉,我们这一代人是别想发家致富了,没那个但是和魄力。对我们来说,能让雪涛起了房子娶了媳妇就算完成任务了。”

陈雪涛父亲叹了口气。

陈争笑道:“所以啊,雪涛他这种年轻人才应该想办法变通嘛,让他动脑子想办法。您想想,要不是当初凤阳人偷偷搞承包到户,咱们全国的农村可能到现在都吃不饱肚子呢,是不是这个理?”

陈雪涛也点点头,略微激动地说道:“陈争哥说的没错,我现在觉得,其实做生意没咱们以前想的那么难,只要摸清了做生意的路子就行了。”

陈争的父亲坐在一旁默默听着,此时也忍不住笑道:“年轻人要是都跟咱们一样,那不是祖祖辈辈都穷啊?你看南方的那些人,不都靠做生意赚了大钱,买上了宝马奔驰,住上了小洋房么?”

陈争母亲也说道:“我们以前打工的那个老板,刚刚创业的时候,雇了十几个外地人,就在自己家里做糖果食品包装,后来越做越大,又建了一个几千平米的大厂房,员工也增加到几百人了,现在他们家里豪车都有七八辆呢,家里保姆都三个,一个专门带娃,一个搞卫生,还有一个做饭。”

陈雪涛的父亲讪笑道:“有钱人家真矫情,请三个保姆,一个月不得要万把块钱啊!”

被陈一家劝说之下,他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排斥儿子想创业的冲动了,他找个借口和陈争父母寒暄,让陈争和陈雪涛继续聊创业方面的问题。

虽然陈雪涛已经有了创业的念头,但是想法还是不太成熟,暂时不具备条件,很容易失败。

陈争便利用自己对未来的发展见解来点拨他,让他继续学习,等时机成熟后在谋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