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问反着问道,“你的意思是,你打算与我一起度过余生是吗?”
“嗯。”自然是的,赵向毅打一开始和少年在一起,就是打的这个想法,若非是有少年的出现,现在他还是自己一个人。少年的出现对他来说是一个意外,但是他却十分的喜欢这个意外之喜。
对他来说,少年是上天赠送给他的礼物。
两个人的视线相对,李问没从对方的眼里看出半点开玩笑的意思,他知道男人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他的嘴角勾起愉悦的笑,心情同样是很好,看着男人笑着说道,“我倒是要感谢别人不识货,把你留给了我。”
他的话里告诉男人,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不好,你很好,是别的人不懂得你的好。
若不然以赵向毅的地位,京城这里不知多少的高门贵女等着嫁给他为妻了。
这个世界的人都结婚早,女子+五六岁就嫁人,男子十六七岁就娶亲。官宦富贵人家的子弟,就算是十几岁还未成亲的,府上的通房丫鬌、小妾就成群,以赵向毅的身份,若非他这个特殊的体质,肯定不少的女人投怀送抱,肯定是早在遇到他之前就已经与女子成亲生孩子了,哪里还会等到他到京城来赶考,让他遇上了?在对的时间遇到对方的人,他们才能走到一起。
要是他们相遇的时候,赵向毅已经娶妻生了孩子,或是他自己已经有了心爱的人,李问肯定不会与赵向毅走的太近,还谈什么感情了,所以这要感谢他们彼此,在遇到对方之前,都没有遇到别的人。
而遇到的这个人,刚刚好,就是你命定的人。
“可能,我们在等的,就是彼此?”李问一笑,问道。
回应他的,是男人把他搂在怀里,揉了他的脑袋一把,赵向毅低低的“嗯”了一声,算是回应少年的话。李问感受到男人胸膛在颤动,听到男人呵呵的地低笑声,他也跟着傻傻的笑了。
马车里面传来抗议声,“你别撸我脑袋了,把我头发都弄乱了……’’
一会他还怎么去见人了!
第一百六七章,与太子的谈话
马车到了地方,两个人从马车上下来。
“李大人,赵将军,请进。”门口等候的公公见到他们,推开了门,摆了一个请的手势。他们到的时候,太子殿下正一个人坐在屋里喝茶,等着他们了,李问对太子殿下行了一个礼,“下官见过太子殿下。”
“请坐吧。”杨绍慕抬了抬手,让李问坐下来说话,对李问一定要跟他这么客客气气的行礼实在是没有办法。若是可以的话,其实他更希望能够和李问像是好友知己那样,能够坐下来畅谈一番。
只是他太子的这一层身份在这里,大概是很难让李问把他这个太子当成朋友那般,想到这里,杨绍慕的心里不由的感到有些叹气。
李问在太子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就有人给他上了一杯茶,“抱歉,让殿下久等了。”
“不碍事,孤知你刚从宫中出来。孤也是刚到这里,并没有等太久。”杨绍慕知道李问是刚从宫中出来,不用猜定然是去见了他父皇,这个时候李问去见皇上,为的肯定是关于建立商业部的事。
前面他就猜到了李问的目的不是在土地改革上,因而听到李问提出商业改革的事,他的心里并没太大的惊讶。不过他倒是对李问提出的商业改造,建立商业部,还有发展商业的事很感兴趣,杨绍慕想继续听李问说说关于此事,“想必你应是知道孤今日找你来,是所为何事。”
李问点了点头,他是知道太子为什么会找他,他说道,“今日殿下您要不找我,迟些我也会去找您的。”
“建立商业部的事之前我还不确定能不能成,所以我就没有提前告知殿下您。而今日确定了下来,所以我也是想与殿下谈谈此事,还要恳请殿下给我一个机会。”他知道以太子的聪明,想必是早就猜到了他之前提出土地改革只是一个幌子罢了,而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才是他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了。
后面他要做的这些事情还需要太子殿下的帮忙,所以他肯定是要告诉太子的。再说他上了太子的这条船,从利益上而言,他们是属于一个共同体,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必要隐瞒太子。
若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太子会成为大成国下一任君主,李问其实是希望太子可以理解发展商业能够为他们带来的好处,等他日太子登上皇位,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时候,能够继续支持发展商业。
“世人多瞧不起商人,认为商人逐利,满身铜臭,不与商人为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禳皆为利往,其实天下的人,都离不开一个‘利’字,逐利是所有人的本能,并非是只有商人才如此,若是只是从这一点就瞧不起商人,我却是要为商人喊一声冤的。”李问面上带着笑,语气轻松,半是开玩笑的给商人正名。
“我接触过一些商人,我觉得他们重兄弟情谊,重信义重诺言,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办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不是所有的商人的品行都不好。品行不好的人哪里都有,不一定只是商人。”
其实仔细一想,商人背负的这个骂名的确是很冤。逐利的并非只有商人,为何就只骂商人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统治者为了他的国家和对平民的统治,统治者希望长治久安,自然是自然百姓们能够在一个地方上安居耕作,而商人的流动性太强,会影响到地方人口的管理和地域的发展,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是控制人口的流动,限定百姓留在户籍所在地,百姓没有官府盖章的路引,是不能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否则抓到是要受到惩罚的。
杨绍慕笑着点点头,觉得李六元的话说的很有道理,“你说的对,孤也觉得商人担着这么多骂名实在是太冤了。”
“哈哈……”李问忍不住的哈哈笑了,问道,“殿下,想来你定然也会好奇,为何我要建议发展商业吧。”
李问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与你打个比方吧,若是大成为江河,商人就如同水里的鱼,水因有鱼才有了生命,而鱼在水里才能肆意畅游,顺着江河往四面八方而去。商人使得各地的商品能够流通交易,我们所吃的柴米油盐,所用的布匹瓷器,哪一样都离不开商人。”
“殿下你可以想象一下,若是大成没有了商人,那么整个大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水里没有鱼,水就成了一滩死水,大成没有商人,大成就没有如今的生机勃勃的一面。
所以这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商人的重要性,以及商人的作用。
还有商人不仅仅是带来了各地的商品,还使得各地的消息和信息可以相互之间流传,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等等。
“户部掌管财政,所有与钱财賦税相关的事情都是户部管理。不过户部却没有明确商业这一块的发展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提出另外建立一个商业部的原因。”李问是觉得六部的职能太笼统了,并没有明确与细分,可以说六部是什么事情都管,但是哪一方面都没有管好以及做好。
反而是如今朝廷整一个官僚体系以及系统都出了问题,这也是李问为什么提出建立一个商业部,并且提出这个商业部不在六部的管辖之内,这样反倒是容易管理
他如今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精力,把整一个生命和精力都投入到内部斗争里面去,与其去搞内部斗争,斗得个你死我活,哪怕最后是他胜利了,他自己肯定也是得脱一层皮。既然如此的话,不如把目标放在一个点上,从一个点,到一个面,也许还能为大成带来新的生机,那就是发展商业。
“殿下您如今在户部,想必也看过户部的账目了。户部没有钱,国库没有银子,整个大成都很穷,我们可以说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关外的胡人一直对我们大成虎视眈眈,万一这要打起来,我们大成的将士们用的武器陈旧,一打仗就要钱,要粮食,什么都要,那咱们拿什么来打仗呢?”李问摆摆手,当着太子的面,他也是有话就直说。
杨绍慕身在户部,自然是有权力看户部内部所有的账目,所以他的心里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户部很穷!
“但是,发展商业能够来钱,并且来钱快。”李问下意识的看向一直坐在这里安静听着,没有发过一言的赵向毅,笑了笑,他说道,“其实我一开始琢磨着要怎么去搞点银子,是因为朝廷欠了边关将士们三年……噢,不,现在应该说是四年的粮饷,没有发下去。”
——所以他的初衷是,搞点钱,给边关的将士们发工资,就是这么简单。
赵向毅的心里明显一愣,想起了少年当初说过,他要把西北边关们的粮饷发下去的话。自从少年进了户部之后,他们京郊大营的将士们的月钱每月都会按月发放下来,户部没再拖欠过,而这些都是从少年去了户部之后才有的。
“说了这么多,想必殿下,你们都很好奇我搞这个商业部是要打算做什么,还有关于商业改革的事情是要怎么搞,我先简单与你们说说我的想法和计划吧。”李问把他之前做的那一份计划书给太子殿下看,一边配上他的解说,他后边会打算怎么做。
所以这一谈,是足足谈了将近两个时辰。
当然,关于商业部的计划和发展问题,要是每个点都仔细说,他们再继续谈个三两天夜都不一定能够谈的完,所以李问是挑着重点提一提。
“你们应该很好奇我是怎么说服皇上同意我搞这个商业部的吧?”李问露出一个微笑,提到了军工厂,他看向赵向毅,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皇上那里应该很快会派人来找你。”
还有他的事了?赵向毅挑了挑眉,不过倒是对这个军工厂很感兴趣。
“军工厂?”杨绍慕听到李问提到军工厂,听着三个字,就知道军工厂是关于什么的了,“不如李六元给我解答一下?”
李问就只好顺便给太子殿下和他家男人解释这个兵工厂是做什么,还有什么用处的了。
如果说前面李问提到商业给他的是一个惊軎,那么听到李问提到建立军工厂,杨绍慕的面上就露出了深思。杨绍慕是为太子,站在他的角度,他自然更在意的是如何能让大成更强盛,所以对李问提到的军工厂自然是更为重视,“难怪父皇会答应你建商业部的事了。”
直到今日,李问又重新刷新了他对他的认识,杨绍慕不得不用新的眼光来看带这个十七岁的少年,他们大成国有了李六元,的确是他们大成的福气,他可以肯定,李六元一定是上天派来帮住他们大成,帮住他们杨氏的。
第一百六八章,坦诚而言
李问自然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的心里怎么想他的了。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了不起的人,他不过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而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一部分也带着他自己的私心。
今曰皇上召他过去,李问知道皇上最关心的事情并不是商业部,而是更关心兵工厂何时才能建起来的事情。如今户部没钱,国库空虚,想要办起一座兵工厂就需要一大笔的银子,和大量的人力和无力的投入,所以他知道皇上是比他还迫切的希望商业部能赶紧建起来,最好是能快点像他所说的那样,发展商业能够为大成带来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