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面对小太子的怀疑,李问继续哄小太子,“上回臣不是教了殿下数数,殿下你还记得怎么数吗?殿下要数对了,臣答应了送小殿下一辆小车子的,还记得不得?臣已经让人把小车子做好了,小殿下要数对了,臣就让人把小车子给殿下送进来。”的确小车子早已经让人做好了,只是他忘记了差人送到宫里来给小太子。

这么小的小孩,教他读那些诗词歌赋他根本就听不懂什么意思,所以还不如教他一些简单的算术。

他们家小崽子小的时候,他就是从简单的算术开始教小孩,所以他们家小崽子很小就会抠着手指头算术了,到了长大出门,起码出去买东西别人绝对骗不了他们家小崽子的钱。

现在给小太子当太傅,李问也思考过要从什么开始教起小太子,要如何教小太子。

这个时代的教育重文,其他的算术律法医学等等这些科目并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和发展。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等等这些东西,读书人自幼就开始背四书五经,作诗词歌赋,写文章。他不是说文科没用,而是要让这个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文科以外,其他的算术医学等等这些学科都应该得到发展和利用。

现在他当了小太子的太傅,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位小太子就会是大成国下一任的君王,他这个太傅对太子的教育方式,一言一行的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李问决定了还是按照他所想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小太子,他希望能给大成培养出一位全方位各方面的知识都懂得和重视的未来储君。

直到给别人当了老师,李问才明白从前他的老师花在他身上的心血是多么的大,和对他这个学生的期盼是多么的大。而如今到他给小太子当老师,他亦会考虑到很多的东西,想着怎么样才能教好小太子,这不仅是要给皇上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他对要小太子负责,对大成国的未来负责。

九章算术的算术方式远没有后世的阿拉伯数字来得简单易学,所以李问教给小殿下的是后世才有的阿拉伯算术,以及十以内的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哦,数数,什么数数?也说给朕听一听。”杨绍慕听到他们说的数数,好奇的问道。

“殿下,你数给皇上听一听。”抱了小太子一会,他的手臂就累得有点受不住了,李问就把小太子放了下来。小太子跑他父皇的跟前去,抠着手指头算给他父皇听,完了后,转头去看他的太傅,问,“太傅,暄儿数的对吗?”

“嗯,对的,殿下真棒。”李问笑着点点头,夸道。

听到太傅夸他了,小太子有点害羞和不好意思,太傅夸他了,呵呵……

“哦,能写出来给朕看看吗?”杨绍慕显然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李问让小太子去写,小太子握着毛笔一笔一划的写出来,虽然写得有点歪歪斜斜,到底都是全写对了。

见皇上看向他,李问就明白皇上这是等着他给他解释。

“这是臣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过的,觉得这样的算术方式新颖,并且是极为简单方便。”李问就只好找了一个借口,他总不能说这个算术方式是几千年以后从海外流传进来的吧。

但是现在的确是大成还未有,他把这个东西拿了出来,就要找一个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借口。这个东西不是他所创造出来的,他不能占了别人的成果。十个阿拉伯算术构建成算术的基础,后面不管多大的数字都能用这十个大拉伯算术组合起来,李问把这个组合规律和算术方式简单的给皇上讲一讲。

比起小太子年纪还小,理解能力差,杨绍慕是一听就听明白了,很快的就听出了这种算术方式的优点,“这要比打算珠快多了啊。”

“嗯,是啊。”李问点了点头,但是也不能否认打算珠不好,“这两个算术方式,各有各的优点。”

就连站在一旁的赵向毅,他都听懂了少年说的这些东西。

既然有这样好的算术方式,为何他们不推广下去,让更多的百姓都能学会用呢?作为皇帝的杨绍慕第一个就想到了利民上来,他问道,“李爱卿,若是把这种算术方式推广开来,你觉得是好还是不好?”

“回皇上,若是能把此种算术方式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都知晓和学会,那自然是好的啊。”李问说道,“皇上您猜我教了小殿下几日,小殿下就学会了数数?”

他说道,“臣就教了小殿下三天,小殿下就学会了。”

“若是能把这种算术方式推广出去,许多的孩童就能学会了。”算术的用处有多大?不说用来设计原子弹这些,日常上面能用到的方面就非常的多,小到出门买个菜,大到桥梁地基的设计等等,算术都是能用得上的东西,李问把这个好处跟皇上说了一遍。

他见皇上一脸心动,就再接再厉,继续说道,“皇上,臣心里有个主意,不知道当讲不当

讲。”

“说吧。”杨绍慕摆摆手,让李问继续说下去。

“文能治国,武能平天下,医者能救死扶伤,这些都是从大的方面来考虑。要从小的方面来看,商人懂得做生意,绣娘懂得绣花做衣服,工者懂得制造桥梁屋宇……我们不能说这些人就无用了,若是没有商人和绣娘,我们身上的衣服从何而来?皇上您说是吧。”李问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其实就是为了后面的话。

“大成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和能人……所以,臣建议在京城开办一座大学,请这些方面优秀的学者来当老实,除了教学生们诗书歌赋这些文科之外,还能教学生们天文地理,律法算术等等这些知识,让各家都能百花齐放,各家都有所成。只有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十分优秀的人才,大成国的未来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听了李问的这一番话后,杨绍慕有种醍蝴灌顶之感,“只有各行各业都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大成国的未来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皇帝细细的品味了李问说的这句话,大赞道,“好,好,好,李爱卿的这一番话点醒了朕啊。”

“李爱卿说的对,大成的确是需要各种这样的人才,大成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李爱卿你说的办大学,这个大学要如何办?你可有想法?”皇帝从未听过这样的大学,但是既然李问提出来,那他定然是想过这些方面,不如就先听听他的想法。

见皇上是感兴趣了,其实办大学的想法李问从先皇在的那会就有了,只是那个时候还不具备办学的条件,最主要的那会儿户部穷的叮当响,想做什么都拿不出银子来。而现在不一样了,户部所进的银子越来越多,户部有银子,他们想办什么事,最起码银子是有的了。

还是那么一句话,没钱是万万不能,而有钱是万事皆有可能。

所以这个办大学,不是没可能办起来,只要有银子的话,他们就可以把这个大学办起来。

他们在这里办大学,肯定不能像后世的大学那样办,但是很多的东西都是能从后世的大学里面借鉴过来,李问就把他的一些想法告诉皇上,还有生源从何而来,日后这些人能安排到哪里去做事,等等,这些事情他们都要考虑得到。

“嗯。”皇上听着李六元说,时不时的点点头,认同李六元的话。

可怜的小太子被他的太傅和亲爹抛在了一边,好不容易才逮到太傅进宫,又被他的父皇抢走了!哼!

不过小太子也知道太傅和父皇在讲国事,知道不能打扰,就只能老实的坐在一边。

和小太子一样坐在一旁的还有赵向毅赵小将军,前面李问和皇上说的一些事情他还能听个一知半解,到了后面他们谈论的东西他就听不大懂了。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37章

到了后面,小太子都歪在椅子上睡着了,好在没有从椅子上摔下来。一回头,杨绍慕就见到孩子睡着了,挥了挥手,说道,“把太子抱到内室去睡吧。”

“喳。”太监总管亲自带着人把小殿下抱到内室去睡,这地方平日里是皇上小歇的地方,也就只有小殿下能睡到这里面去,可见皇上对小殿下不一般的疼爱和重视。小殿下在皇上这边睡下了,太监总管还不忘记派人去给皇后娘娘说一声,免得皇后娘娘那里担心。

在这宫里,宫人都是看皇上的意思行事。宫里的人都在私底下议论说他们皇上对娘娘一片真心,不然怎么登基后这么久了都不肯选秀纳妃,皇上至今就只有小殿下一个孩子,别的宫里的娘娘们都还无所出。

对于宫女太监们私底下议论的这些,皇帝并不知道。

“皇上,臣在这里无事,臣到外头去。”赵小将军面无表情的说道。

“准了,去吧。”杨绍慕了解他这个伴读,知道他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兴趣,就不拘着他在这里了。

赵向毅看了李问一眼,两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李问就在心里笑了,心想这人要继续留在这里,等会睡着的就是这人了。很快的书房里面只剩下他和皇上两个人,他们继续就如何建立这个大学的问题讨论下去,这一讨论又是许久。

见他们已经把涉及的一些相关的问题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李问看得出来皇帝对建大学的事情很感兴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不久之后,建大学的事情就能提上日程了。

今日他在宫里已经留了很长时间,这会儿他也差不多该走了,李问提出道,“皇上,不如臣回去把关于建立大学的规划和想法都整理出来,再拿给皇上过目?”

说的再多都是空谈,都不如实际落实下来的有用。

等他回去把这些构想都整理出来,后面只要皇上这里批准,他们就能着手去办这个大学了,李问觉得后者显得更为重要。若是这所大学能建立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必然对大成的未来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如此甚好。”皇帝笑着点头,还是小师弟想的周到,正好他也有这个意思,“那就辛苦小师弟了啊。”

李问在心里嘀咕,一要辛苦人家就喊人家小师弟,皇上你也太现实了吧,嘴上却是说道,“这是臣应该做的。”只要皇上肯同意建这个大学,就是再辛苦他都觉得值得的。

说了这么久建大学的事情,他今日进宫来的正事都差点忘记了,李问提到了建立商场的事情。有西区的贸易市场在前,商场并不难理解,“简单而言,就是在贸易市场的基础上再升一级,专门针对京城中的夫人小姐们建立的一个高档的贸易市场,这个市场里面的货物的质量都更为保证。”

若说前面的贸易市场是所有的商人都能有资格参与,那么后面的这个商场,就只有真正做出了品质的商家才能入驻了,李问说道,“大概就是如此,不知皇上觉得如何?”

“你说的这事,朕看是很好。”听完李问说的,杨绍慕就明白了,他真想撬开李六元的这个脑子看一看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每提出的一个点子都让他心动不已!

自从当了皇上之后,比他当太子之时还要忙上百倍,如今杨绍慕已经很少能有时间和机会出宫外去了,不过就算是他不出宫,也知道西区的一个贸易市场给户部增加多少的税收。若是按照李问所说的那样,再在京城另外建立一个高级的贸易市场的话,到时候这个贸易市场又能给户部增加多少的银子?

一想到这里,杨绍慕就更加的心动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工商部负责,由你全权安排和处理,有什么问题再与朕说。”

在开放商业发展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京城这里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皇帝的杨绍慕能清楚的感觉到商业给京城带来的变化,给朝廷带来的好处,他自己就不会再想去抑制商业的发展,限制商人经商,反而应当像李问说的那样,朝廷要支持商业的发展,以商养国,以商强国!

现在很明显可见的就是,户部有了银子,他这个皇帝说话做事都更有底气了,做什么事无须经过下面臣子们的同意才能去做,下面的官员们亦无什么能拿捏和威胁他这个皇帝的。但是若是户部没有银子,他这个皇帝就不定能像今日这样,凡事都是由他决定了。

如果像李问这样的臣子再多给他来几个,他这个皇帝当的就高枕无忧了。

不过上天能给他送一个李六元来,杨绍慕想他应该都知足了,他没有理由不同意李问提出来的这些事情,只要对大成好的、对百姓好的,他这个皇帝都应该第一个站出来给与支持。

“是,皇上。”李问应道。

见皇上这里没别的什么事了,李问就同皇上告退,出来就见到站在外面的男人。听到脚步声,知道人出来了,赵向毅转过身去,看向出来的少年。

两个人四目相对,李问的脸上露出了笑,问道,“你还有事要找皇上吗?没的话,我们一起出去?”

“没有,我与你出去。”赵向毅说道。

两个人并肩而行,顺着宫墙往宫门的方向走出去,赵向毅对宫里的路熟悉,闭着眼睛都知道宫里的路怎么走。不过如果是李问是要宫人领着才行,他还没有试过自己一个人进出宫里。

李问笑着说道,“我到了宫里这么多回,到现在都还不大记得宫里的这些路,感觉都长得差不多。”实在是宫里的屋宇和城墙都差不多,路看起来也差不多,平时他都是跟着前头的人

走,还未自己走过。

要他自己一个人在这宫里行走的话,他还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顺利的走到宫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