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这个世界没有专职送信的邮差,他们送信还要托往来的商队送过去,所以书信 在邮寄的过程中还具有很大的不安全性,因此一些事情就不方便在信上说。

原来如此,陆知书说道,“谢谢,阿问,你有心了。”

“能为朋友做一点事,我还求之不得呢。这是我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弄出来的 ,因为时间有点紧,所以我找的资料可能不是太全面,还有我为你写的计划书,给 你做一个参考之用。这是我写的初稿,字迹有点潦草,你不要介意^ ”因为明曰一 早陆知书就要走了,他只有一天的时间来为朋友准备这一份东西,所以写字的手速 比较快,因而字迹就有点潦草,里面还有涂涂画画,担心会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李 问就解释道。

陆知书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东西看了一眼,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纸张,每张纸 张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看的出来为他写出这一份东西的人的用心,这让他的心 里很感动。

就连他自己,在知道自己要到临川那边去当县令,他也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 临川那边的一个情况,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一个什么地方,并没有进行这么详细的了 解,他还想着在去的路上再慢慢了解。只是没想到好友为了他,在这么短短一天的 时间内,就为他整理出了这么一沓厚厚的资料。

“没关系的,你写的字,我能看的懂。这一份东西,已经很好了。阿问,我不 知道如何表达我的心情。”陆知书握着这一份东西,他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他说 道,“你为我准备的这一份东西,肯定能帮的上我的忙的。”

“呵呵,能帮的上你的忙最好了,我还担心帮不上你什么忙呢。”李问的脸上 露出了笑,对陆知书说道,,“等你到了那边,记得给我写信回来,咱们以后有什 么事可以在信上交流。”

“嗯,好。”陆知书把东西装回了袋子里面,交给小厮拿去放好。

两个人一起吃了一个饭,喝了一杯酒,说了一些关于京城和临川那边的事情。 李问也为陆知书解释了一番什么叫梯田种植,关于梯田种植的好处和要注意的事项 ,以及农田的灌溉用水等各方面,他都大概的提了一下。

见天色晚了,李问就起身要回去了,对陆知书说道,“你明日一早就要走了, 今晚你早点睡,好好休息,明日才有精神。我回去我那边了,等明早再来送你。”

“嗯。”陆知书送了李问到门口,李问让陆知书不用送他,带着他的小书童一 起走了。

站在门口的陆知书看着少年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的地方,他在门边站了一会儿, 心情有点失落的往屋里走了回去。

第二天一早,李问送了陆知书出到城门。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知书,我就送你到这里了。小童,倒两杯酒出来。”李 问说道。闻言,跟着的李童手里端着一个酒壶,倒了两杯酒出来,李问接过两杯酒 ,一杯给了陆知书,一杯给他自己,他敬陆知书道,“这一杯敬你,此去临川的路

远,希望你去往临川的这一路一帆风顺,路上平安。还有祝你在那里能够一展鸿志 ,当一个百姓们称颂的父母官。”

“嗯。”陆知书点了点头,两个人碰了碰杯子,仰头喝了手中的酒。

“咱们就在这里分别了。阿问,我这要启程走了。”陆知书看着少年的目光隐 藏着些许留恋和不舍,他对少年说道。

“好,知书,再见了。我在京城等你回来,你一定要回来。”李问忍不住的上 前,给了好友一个拥抱。陆知书抬起的手欲放到少年的肩膀上,最后还是垂落到了 身侧,他嗯了一声,面上平静的说道,“我会回来的。”

“你上车去吧,我看你走了,我再走。”李问对陆知书说道。

“少爷,请上车。”跟着一起去的管家过来请他们少爷上马车,陆知书嗯了一 声,跟着管家上了马车。站在下面的李问对陆知书挥了挥手,说道,“再见。”

“再见。”陆知书的目光深深的看了少年一眼,放下了马车的帘子,坐到了里

面去。

‘‘驾_”

看着马车离去,李问的心里有点难过和不舍,陆知书这一走,他们或许要三五 年后才能再见面了。

陆长平只是派了一个管家过来,并没有亲自过来相送。

从始至终,李问都没有发现陆知书对他的感情,一来是他把陆知书当成最好的 朋友和知己,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都是非常要好和知心的朋友;二来是陆知 书是一个情感内向的人,他不善于去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所以两个人一个在感 情上粗心、一个是情感内敛的人,也难怪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两人的关系都只止 步于朋友。

这一份感情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道会不会随缘而去。

随着马车的车轴轱辘而去,这一份感情被离去的青年埋藏于心中。

这一天送了陆知书走后,李问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这种低落的情绪持续了好 些天才渐渐的消失。以前在翰林院这里是和陆知书两个人同进同出,现在陆知书走 了,他要习惯自己一个人在这里。

李问继续在翰林院上班,每日按时到翰林院点卯,上午到藏书阁去看书,下午 编修史书,在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闲。他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可以有很多书看,听 听老翰林们说闲话,一天的时间过的也很快。

听说皇宫里的藏书楼更大,不知道日后有没有那个机会到宫中的藏书楼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