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放你娘的狗屁,你们上月是这么说的,上上月也是这么说的,好几个月都没 钱下来,你们让老子底下这么多人都啃土吗?”武将那边都是一群暴脾气的,每次 来要钱,这群户部的官员们都说没钱没钱,这些人一个个都火大了。

这一次外族人到京城来是空着手走的,不像往年那样来一趟就拉不少的东西回 去,户部省下了这么一大笔银两,再怎么说都应该把拖欠他们的月薪发下来吧,他 们底下好多人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子人等着养活,没钱这日子要怎么过?

众人情绪高昂。

“大家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各地的赋税不是刚收上来,你们户部怎么会没钱,我看你们是故意拖欠我们 的月薪不给发。”

“老子就想问一句,拖欠的月俸什么时候能发下来,你们户部给一个具体的时 间,不要每次都拖拖拖,把我们当猴耍。”他们来要钱,无非就是想要到钱,不是 每一次来都听到户部的人说等等,等等,拿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要户部真没钱发放月俸,怎么其他部门的都有,就他们没有,这不明摆着欺负 他们这些当兵的不识字,好欺负了!

真的是越想越让人觉得火大!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几句话。”最后还是户部尚书朱广权出面发话,“我能 理解大家此刻的心情,实在不是我们户部不想把大家的月俸发下去,而是实在是户 部也有户部的困难。

今年蒲州襄州等地都发生了旱灾,颗粒无收,地方上了折子请求朝廷救灾,我 们户部实在不是故意要拖欠大家的月薪,事态有缓急,希望大家都能相互理解。”

“至于拖欠你们大家的月薪,户部不会不发给大家,只要要稍微延后一点。我 这个户部尚书在这里发个话,拖欠大家的月薪在年前尽量会给你们发下去。”

“好,姑且就再相信你们户部一次,要到时候还没有的话,这事我们就闹到皇 上那里去。”

有了户部尚书的这一番话,下面讨要薪水的众人只能散去了。

“呸,老子就知道来要不到月薪。”

“唉,这个月的月俸还不知道有没有的发了。”在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在讨论 月薪的事。

李问跟着曹老翰林他们回去翰林院。

众人没要到月薪,回来都有些垂头丧气,情绪都不怎么高。

在去户部之前,李问就料到了他们这一趟去大概是要不到钱的,若是户部有钱 的话,不用他们去户部闹,都会把钱给他们发下来了。但是现在户部没钱,他们去 闹肯定也要不到钱。

他们这些京官看起来表面风光,其实还不如地方上的官吏的曰子过的滋润。不 过若是光靠着朝廷这点月俸,日子肯定是过的紧巴巴而已,如果家里吃饭的人口多

两个,还不定能吃的饱肚子。更别提不少的官员家中都是三妻四妾,十个八个子女 ,奴仆成群,这点月俸连维持家中日常的开支都不够,所以这要不收取下面送上来 的孝敬,大多熟人的日子都不会过的太风光。

而地方上的官员富商等等这些人想要寻求庇护,他们就会花钱找人找到京城这 条线来,背后大树好乘凉,这也是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的原因,其实一切都不过是 为了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十年寒窗苦读,读书的人等到考中了进士入朝当官后,才发现原来当官和自己 当初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心理上的一个巨大的落差。大多数的人看到利益 就在眼前,很难不心动的,也不是说清官就没有了,这只是少数。

纵观整个历史的长河,历朝历代还是贪官比较多,能够在历史上留名青史的官 员,只是少数。

李问现在也不关心他自己会不会名留名青史这事,他现在比较关心朱广权刚才 说的蒲州襄州等地干旱的事。

他们京城这里从三月开春到现在都九月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一直都没什么雨下

早前李问就注意到今年的天没什么雨下,往北的一些地方的降雨可能会更少, 所以不知道襄州等地的灾情事到什么情况,想来最迟明日早朝上大家也会说这件事 了。

一整个下午,翰林院的气压都有点低,大家的情绪都不高。

李问在翰林院里和曹老翰林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因而曹振清邀请他到他家中去 喝酒,李问也就没有拒绝,就应下了。

等下午翰林院下了衙后,他就跟着曹振清到他家中来。

知道曹老翰林家中的情况,他也不好空着手到别人家去吃饭,所以路上让李童 拐去酒楼买两个肉菜送过来。

“爷爷,你回来啦。”

两小童见到爷爷回来,从屋里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