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些官场上的问题,李问就不多说了,他今日的目的并不在此,要说整顿 朝堂,怕是这上面站着的官员们大半都得丢乌纱帽。把这些人全部都搞进牢里,就 没人给皇帝干活了,他要是玩过头了,怕是皇帝那里都绕不了他。
李问继续说道,“皇上,经臣查看户部的账目所得,户部的财政收入逐年下降 的一个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地的某些人圈地严重,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 从而导致百姓们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手中没有土地耕种,只能向地主豪绅租 借田地,因此,农民不止是要缴纳国家这一部分的賦税,还需要向地主豪绅缴纳租 借田地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弄民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原因,许多的百 姓甚至是连肚子都吃不饱。
身上担有功名、以及贵族功勋等等这一部分人,他们名下的土地是不需要缴纳 任何的賦税的,所以这也是为何他们会这么拼命圈地的原因。这些贵族功勋们,前 人栽树后人乘凉,子孙后代一个个都要朝廷养着还不说,还处处想办法抠国家的银 两,简直是该死!
说到这里,李问一口气继续说下去,“所以,臣建议皇上下令禁止圈地,限定 个人名下最多只能拥有土地的数目。以及推行土地改革,收归土地为国家所有,实
行均田制,按人头分得田地!”
当李问最后这一句话出的时候,站在这大殿之上的官员们都齐齐吸了一口气。 禁止圈地?进行土地改革?收归土地为国家所有?还实行均田制……
这个这李问是疯了吧!
□作者闲话: 前面的157章 由于系统抽了的缘故,导致里面的内容重
复了,这个问题骨头已经向上面反映,现在已经处理好了。至于一些亲们花多了铜 板订阅的事,作为补偿,骨头现在发一个订阅红包,稍后亲们订阅新的,可以 到APP的页面上领取(页面和网页是领取不到红包,只有app的页面可以)。如果亲 们没有领取到,或是有什么意见,可以另外加群[群号190747235],进群找我,把 订阅单号发给我,我会把订阅多的钱打回
第一百六十章 二更
历朝历代来都有出现严重的圈地行为,这些功勋责族们手中的土地,一部分是 他们的先祖是开国功臣,从皇帝的手中获得赏赐的土地;一些是他们花钱,或是通 过其他的方法圈了大量的土地。
在朝会上的官员,十个里面不说有十个、起码是有九个官员的手中都圈了大量 的土地,而且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手中圈了大量的土地,甚至是他们整一个家族、母 家的家族、以及岳家的整一个家族,凡是和他们说的上是一点关系的人,手中都圈 了大量的土地。
就以京城这里来说就好了,京城方圆百里的土地都早已经被人圈完了,这些土 地大多是落在当官人的手中。
至于离得京城远的地方,天高皇帝远,还没什么人管,下面的人圈地就更为严 重了,为此还没少弄出人命案子来,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和地主豪绅相互之间买通包 庇,吃亏的都是老百姓罢了,也没人能替这些老百姓们伸冤做主。
若是皇上下令禁止圈地,收归他们手中的土地,限定他们手中拥有的土地的数 量……这简直是不敢想象!
平时这些官员们,只要不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的,一个个最擅长的就是装死。 而一旦涉及到他们的利益,这会儿立马就跳了出来反对。
所以当李问的话一落下,下面第一时间就有官员跳了出来反对,“皇上,臣反 对李六元所说的话……若是按照李六元所说的,一些人岂不是可以变卖了手中的土 地之后,还能拿回土地?而花了银两去买地的人,银钱花了,最后地也没了,那这 损失去找何人要?”
“皇上,臣附议!”
“臣附议!”
这些官员们认为手中握有地契的人,就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现在要把他们手中 的土地收走,这不是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了?
还有官员拿祖宗之法出来说话的,认为一旦改了土地之法,就是对祖宗的大不 敬。
总之他们就是不赞同禁止圈地,不支持土地改革。
见到有官员跳出来反对他的提议,李问早就料到了这个可能了。这些人要不跳 出来反对他,变成支持他才怪呢!所以此刻站在大殿之上,见到这么多官员都跳出 来说反对他,他的心里并没有对此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而这些人之所以跳出来反对他,不用猜,都肯定就是手中握有大置的土地了。
从这个时代来说,土地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他们的生存之本,他们认为手 中握有土地,才是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之本,所以一旦手中有了钱的人,首先想到 的就是购买大置的土地。他现在提出土地改革,无异议想要动这些人的命根子,他 们不跳出来反对才怪!
今曰的早朝注定是无果的。
李问的提议造到了大半官员的反对,一些官员保持中立态度,站在原位上没有 跳出来说话。但是不难看出,还是大部分的官员都不支持限定圈地,和进行土地改 革的,究其原因,无非是这极大的侵害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此事改日再议,退朝!”昭宗皇帝头疼的挥手,让人退朝,带着身后一众的 宫女太监们就走了。
“臣等恭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面的文武百官们跪拜,恭送皇上离去。
不知天高地厚!
董相瞥了一眼李问,看来不用他亲自动手,就有人弄死这小子了,还省得他亲 自动手,还以为这小子是个聪明的,没想到是个蠢的无可救药的。散朝后,不少官 员往董相围了过来,在许多官员的簇拥之下,董贤带着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