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

“这次咱们运气好,收废品的说,他们最近刚好承包了一个新小区的垃圾清运,那个小区在装修,每天都要丢出来不少做家具剩下的木板什么的,就是有些复合板质量不行,得挑一下再给我们。”江小满这一趟真是意外之喜!

他觉得自己的《拾荒见闻录》又可以增加一条了。

原来那些还没人入住的新小区,也有垃圾可以捡啊?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

这些装修做家具的时候裁掉的木板,大大小小的不太平整,也没办法按平方算钱,最后江小满索性按照重量给他们算了钱。

于是,今年冬天,整个郎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叮叮当当地敲钉子锯木头,忙着做蜂桶。

也有的技术不过关,又或者图省事,便和江有粮一样,直接做成四四方方的蜂箱。

做好的蜂桶和蜂箱也不用油漆,不用抹桐油,直接选个地方,下面拿几块石头或者砖头垫一下,防止蜂箱受潮,上面也用破瓦片什么的随便挡一下雨水,有的人家引蜂技术不行的,还专门跑到江鱼家里,请山岩去帮他们指导一下。

因为这个,山岩夫夫和村里人迅速熟络起来,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彻底融入郎山村了。

郎英也带着两个女儿,搬回了修缮过的老房子。

江小满连着去县城跑了一个多礼拜,拉回了足够两个村子用的二手木材,如今在村里的风评那是蹭蹭往上涨!

毕竟他这番操作,可是直接把村民们做蜂桶的成本一下子砍下去一大半!

这样一来,同样的成本,原本只能做三十个蜂桶的,现在就能做六十个了。

按照江小满给老村长算的一笔账,一个蜂桶好的话一年能挣一千块,十个就是一万!

六十个蜂桶,岂不就是六万块钱啦?

不得了!

一想到以后坐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就时常去照看一下,然后就能等着山岩他们上门收蜂蜜,一年就能净赚六万块钱,村民们心头火热,恨不得立刻就能把蜂子引过来,替他们赚钱!

只是他们的蜂桶今年做的太晚了,已经错过了引蜂的最佳季节,只能遗憾地等待明年开春,到时候百花盛开,有大的蜂群分蜂的话,他们就能趁机捡漏了。

全村人都在吭哧吭哧埋头做蜂桶的时候,江小满又开始不走寻常路,带着江鱼还有郎英,每隔两天就去赶场捡漏,用最低的价格把人家卖不掉的鱼全部包圆了,然后拿回来做熏鱼干。

本来江鱼是想让人家送货上门的,没想到现在江上打渔的这帮人居然这么懒的!

就这么一丁点路也不肯跑,非说为了几条鱼跑一趟不划算。

江鱼没办法,他的面子还不足以让人家特意为他跑一趟,只能骑着借来的三轮车,和江小满一起,吭哧吭哧地一趟趟往返于镇上和村里之间。

好在今年的活鱼价格是真的太便宜了!

有几次集市散场的时候,江小满亲自上阵砍价,楞是把那些还没断气的鱼砍成了死鱼的价格,三块钱一斤,不分品种全部包圆!

其实这种前一天才捕捞上来的鲜鱼,哪怕因为缺氧死了,拿回家去马上剖开处理,鱼肉的口感和新鲜的活鱼并没有太大差别。

那天,他们全家包括郎英母女三个,都吃上了鲜美的鱼塘炖豆腐,红烧鱼划水,也就是鱼尾。

剩下的都被他们切块做成了熏鱼。

江小满做的熏鱼,和农村整条腌制的还不一样,是先切块腌制,再铺在竹篾席子上,拿松针竹炭慢慢熏出来的。

做好的熏鱼块块金黄,翻开来看,鱼腹的肉还是鲜红色的,而且因为腌制的时候加了姜丝和花椒,闻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鱼腥味,反倒带着一股熏腊的独特香味。

毫不夸张地说,这熏鱼块还没下锅烧呢,光是闻着味道,都让人口水直流了。

江小满特意用熏出来的小鱼给他们做了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