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第 211 章

江小满他们本以为第一批野山菌酱发出去之后,接下来的销量应该会恢复正常,每天卖个几百份,在同类型产品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毕竟他们在销售渠道上没有一毛钱支出。

既没有请其他网红带货做分销,也没有去平台砸流量打广告,纯粹就是依靠他们三个自身的热度在销售,不可能像之前涨粉那样,而且他们内部做过粗略统计,郎英之前卖出去那批野山菌酱,绝大部分都是姜元的粉丝买去的。

要说这帮粉丝也是真的很可爱,明明是自己花钱买东西,还非想让郎英记住姜元的好,几乎每个人都在备注里写了“姜元粉丝祝英子姐创业成功”之类的。

然而这次他们都猜错了。

第一批货发出去一周后,销量开始稳步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后来增长这部分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购买后回购的。

也就是说,客户尝到了之前买回去的野山菌酱,觉得好吃,又或者是买少了,特意回购补货的……

“小满,这样下去,山里的野山菌不够用了。”郎英又喜又愁。

喜的当然是他们的秘制野山菌酱得到了客户认可,还有什么比这么高的回购率更大的褒奖呢?

愁的是野山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过了这个季节,山里就很难找到野生的菌子了。

按照她原本的打算,是开一个食品加工厂,不同季节加工不同的农副产品拿到网上卖,这样的话,厂房不会闲置,店里的产品也丰富点。

也就是说,原本郎英的想法是趁着每年野山菌大量上市、价格最便宜的季节,大批囤积野山菌酱。这玩意儿做好密封保存后,保质期长达两年,完全可以堆在仓库里慢慢卖。

可现在,她一个月就把原计划半年的销量全给卖出去了,接下来咋办?

按照原定的生产计划,接下来他们加工厂就不做野山菌酱了啊,开始做笋干和山野菜了。

可眼睁睁看着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客户就这么跑了,这谁受得了?

“货源不足确实是个问题。”江小满皱眉想了想,决定带郎英和山岩一起去板栗沟考察一下。

“板栗沟那边几年前就开始发展林下菌菇种植了,现在已经发展出一条完整的菌菇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了,咱们去学习学习,万一能把这个产业链引到咱们这,不说多的,咱们村每家都有柴火林,单单在自家林子里种点菌菇,就够英子姐用的了。”

“对对!我看到网上也有很多做野山菌人工种植的。”郎英连连点头。

山岩也觉得这条路子不错,尤其是他们老山坳子那边,附近的村落基本都是山林,有限的山地种出来的苞谷洋芋什么的,还要跟山里的野猪野兔抢食,正因为粮食种植艰难,所以老百姓赚钱才那么难。

可要是真能换成野山菌种植,菌菇这玩意儿,野猪兔子可不怎么爱吃,而且老山坳子那边林子多,好些都是无主的原始森林,环境也特别适合野山菌生长。

也就是说,不需要额外花钱租地,只要出钱买点菌包,等出菇了,摘下来卖给郎英的加工厂,到手的都是纯利润,这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嘛

山岩自己现在是不愁没钱花了,单单是养蜂合作社这边,一年就能给家里赚几十万,再加上江鱼那边做自媒体赚的钱,他们家现在根本不缺钱花。

可他自己富裕了,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徒弟们继续过苦日子,他们跟着自己收蜂蜜,虽然一年也能赚个几万块,但要是家里还能种蘑菇,一年再多个几万块钱收入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