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第 245 章

这也是老山坳子这边的年轻人普遍学历不高的主要原因。

虽然国家早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是取消了中小学学费,上学只需要交一点学杂费就行了,就算是农民家里,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但问题是老山坳子这边离山外最近的郎山小学,步行也要小半天时间啊!

学校第一节课八点钟开始,要想赶上这节课,老山坳子这边的学生,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先在家里吃好早饭,然后家里人举着火把把他们送出大山,这还是天气好的时候,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请假不去学校了。

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成绩能好才怪!

更何况镇上的初中比小学更远。

很多人勉强糊弄到小学毕业,囫囵认识一些常用字,会算清楚家里的开支,就不会再上初中了。

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

别逗了!学校要来找他们去上学,那行,反正家里出不起住校的钱,学校要是能免费供这些孩子读书,那家长高兴还来不及呢。

问题是乡镇学校也没这个财力供养这么多学生啊,就只能假装看不见了……

山岩天生的侠义心肠,以前是自顾不暇,现在有实力了,就想改变老山坳子这帮人的命运。

而读书,无疑是山里孩子改变命运最快捷的一条路。

就像江小满,如果不是进城上了大学,他知道电商怎么做?去哪里能搞到免息贷款?怎么说服镇政府扶持他们的合作社?

这些都需要学识和眼界的。

山岩自问在做人这方面也不输小满,但每次村里来记者采访,又或者上面的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言谈举止上,总归是小满看着更像那么回事。

山岩就知道,这便是上过大学的好处了。

郎山村能出个大学生,老山坳子凭啥不行?

他和小鱼是没机会了,但他们还有三个女儿,老山坳子那边还有二十多个娃娃,现在他们也不缺钱了,拼尽全族之力供养,总能供出一两个大学生吧?

他这么想,并不是想和小满别苗头,只是单纯觉得,不能把全村人的命运和未来,都压在小满一个人身上。

他们受了小满的恩惠已经够多的了,不能总让人扛着背着往前走,就像网友说的那样,他们早晚得学会独立行走。

……

听到山岩说已经和镇上协商好了,争取三年之内把老山坳子和附近一个小村落整体搬迁到山下,这样村里的娃娃们就能安心上学了,韩静如暗暗点头,觉得这个山岩是个脑子清醒的。

不是她瞧不起农村人,只是现在依然有很多农村人,赚到了钱,第一件事就是想着盖房子买车,仿佛这样就能在村里挺直了腰杆子做人一样。

殊不知,底层百姓要想逆天改命,靠年轻卖命打工挣那点钱怎么行?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努力供出一两个大学生。

大学生不值钱?那也要看在什么地方。

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本科毕业多如狗,当然不值钱。

可在他们郎山,谁家要是能出个大学生,那真的是改换门庭,就连家里人在乡里的地位都能有所提升。

远的不说,就说江小满,他要不是郎山村第一个考上重点本科的大学生,村里人能听他的话吗?

学历在大城市,或许只是找到一份正经工作的敲门砖,可是在他们这种偏远山区,就是一个年轻人在村里能不能拥有话语权的关键。

山岩自己是靠拳头打下这片江山的,可是他不希望后人也吃这样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