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第 253 章

只要江小满还住在郎山村,这个产业园,就必须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党益民为自己瞬间的贪婪而羞愧,回过神来,就看到一个捧着大肚子的女人,戴着从学校借的扩音器,稳稳当当地迎了过来。

正是郎山村养蜂合作社、茶叶合作社和野山菌种植合作社的秘书长郎英同志。

连秘书长都只能共享,由此可见郎山村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艰难了。

江小满同志了不起啊!

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可用的人才也没几个,居然能带动好几个产业都跟着发展起来,还都发展得不错。一时间,县领导的心情也不由复杂起来。

这么优秀的大学生,毕业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报考县里的公务员呢?

老一辈的思想还是很传统的,尤其是小地方的人,哪怕生意做得再大,钱赚得再多,大家普遍还是觉得体制内的工作最体面,就连相亲都能被人高看一眼,江小满这么优秀的人才,放弃报考地方公务员,实在是太可惜了啊!

可是,在听完郎英的汇报后,县领导不得不亲手推翻了之前的惋惜。

像江小满这个的能人,就该让他放开手脚回乡创业啊!

报考公务员能服务多少老百姓?帮到多少人?

在郎英的汇报材料里,大学毕业到现在,短短数年时间,江小满已经拥有了一千多万粉丝,主持或者参与创办了三家合作社,名下还有一个茶叶加工厂,还参股了郎英的食品加工厂。

不要小看这些名字听着土气的乡村小作坊,这几年,靠着这些产业,江小满他们已经为郎山镇提供了二百多个固定工作岗位,间接解决了整个郎山镇近万人的生计问题。

就像郎英汇报的时候说的那样,现在,在他们郎山,或许还有人没见过江小满,但绝对从他手里赚到过钱。

“小满曾经跟我说过他对文旅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展望,”面对县领导,郎英侃侃而谈,“小满说,郎山的灵山秀水是景,风土人情也是景,看腻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或许,现代人更想看到的是老百姓为乡村振兴事业共同奋斗的样子。”

郎英之前就帮江小满一起接待过来郎山旅游的粉丝,此时面对县里的领导,她尝试着把领导当成游客,自己代入了导游的角色之后,居然一点也不紧张了。

孙哲远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对郎英更是刮目相看!

他是在郎英最落魄的时候就认识她的。

那时候的郎英,只是个没什么文化、被前夫一家扫地出门,还带着两个拖油瓶的失婚妇女,村里人背地里说起郎英的时候,言辞中都充满了怜悯,觉得这个女人这辈子肯定要过苦日子了,而且带着两个孩子,连再嫁都找不到什么好人家。

谁也没想到,短短数年时间,郎英从一个没文化的农村离异妇女,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几个合作社的三把手,还投资了食品厂和野山菌种植基地,个人账号也有了一百多万粉丝,每年光是经营自媒体都有好几百万元收入。

看着面对县领导侃侃而谈的郎英,孙哲远忍不住唏嘘,这大概就是江小满坚持留在村里的原因吧。

扶贫先扶智,只要郎山的老百姓都像郎英这样,接受了新时代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才能接受山外面的新事物。

县领导都来郎山村了,还是专程为了产业园的事情来的!整个郎山村都轰动了!

村里好多人家都熬着没翻新老房子,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能住得离产业园更近一点?

听说县领导来了,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

人群都在往郎英他们这边挤,不远处,一个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连脑袋都包上了头巾的矮小女人,愣愣地看着那个被人群簇拥在中间,就连县里的大领导都在听她说话的女人。

那个女人,曾经是她的儿媳妇,她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任劳任怨的好像一头永远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老黄牛。

可现在,人家是高高在上的郎总了。

而她,家破人亡,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亲手解决了那两个累赘……

是该走了,远远的躲开,再也不能回到这个地方了。

虽然那两具尸体已经被她找个隐蔽的地方埋起来了,可万一被人挖出来了呢?

郎六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明明应该马上跑掉,可双腿就是不听话的往村里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