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最后祁有望拿着这些诗词与点评印刷成册,拿来给乡里新建的书院的学子们观览、学习。

渐渐的,当初因为拿诗词换肉而被人耻笑的才子们发现再也没有嘲笑的声音了,反而来找他们探讨诗词的人反而多了起来。他们这才知道,原来祁有望换了诗词,是作为教材,给乡里的书院用的。

那些因为认为祁有望拿猪肉来换诗词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的文人也都懊悔不已,他们不仅无条件地拿文章、诗词来给祁有望拿去印刷,还主动提出要去楮亭乡的书院教书。

“祁有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书院”这一点便足以让祁有望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再次高大起来。没有人觉得她是为了给自家的猪跟周家的茶打广告,即使有,那也是她的付出应得的回报!

于是祁有望不仅时常能收到各种诗词歌赋,还因此而将茶香猪的招牌打的更加响亮。

其实这并非祁有望独创的方法,毕竟后世的大企业在如何完美地平衡口碑与收益方面都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学习,——赞助书院其实搁现代便是做公益慈善,而将公益慈善与产品广告结合时,非但不会给人厌烦的感觉,反而还能因为公益而获得不少口碑。

周纾得知此事后,一度产生了危机感:“四郎做买卖都比我厉害了,我已经没有能教四郎的地方了。”

祁有望笑道:“那我们日后便可以共同进步了!”

“共同进步……这样妙趣横生的比喻,也就四郎能说出来了。”周纾眉头舒展。

“茶园的事情可查出来了?”祁有望还是颇为在意周纾面临的难题的。

周纾道:“曾大量买进盐的是吴家以及另外几家茶园户,不过那人不肯招认,便是官府也无可奈何。此案一个月内便得结了,若是那人不肯招认是吴家在内的茶园户指使的,那只能就此结案了。”

这次如果不能惩处那些想打压周家的茶园户,只怕他们会更加嚣张,认为周家与祁家也奈何不得他们!而且周纾不可能时刻提防有人对茶园下手。

若说此事闹开后,唯一的好处怕是起了杀鸡儆猴的作用,短时间之间,茶园里的雇工没有一个敢偷懒的,生怕被人认为形迹可疑。

很快她们便发现她们烦恼的事情有了转机,而这事,还得从祁有望利用猪肉换文人的诗词歌赋说起。

因她的做法太过另辟蹊径,所以口口相传之下,官府也知道了。各地的官员其实都有跟皇帝聊当地趣事的习惯,所以信州通判便将此事当成趣事上书告诉了皇帝。

本来祁有望没有功名在身,又只是赞助建造了一家书院,所以实在是不足挂齿。奈何她爹是祁忱,她还有个兄长在朝为官,通判存了与祁家交好之心,就往好里猛夸。

祁有望的兄长祁有光刚好在宝泉监任满回京述职,所以皇帝便召了他过去问话。

本来皇帝只是想通过祁有光之口称赞祁家的家教好,养出来的儿子那么年轻,就有造福乡里的举动。结果他与祁有光一番交流,发现祁有光当初可是状元及第的大才子啊!

只因祁有光为人实在是太低调了,加上祁忱致仕后,又没有家族势力在朝堂,以至于他都三十多岁了,也才当到七品的官。

皇帝顿时起了爱才之心。本来他这回转职,应该可以封从六品的阶官了,但是皇帝破格提拔他,给他封了从五品的中散大夫阶官,差遣职则为太常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