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我在三国搞基建 漫愈 1587 字 3个月前

描述司隶灾情时,言辞悲切痛惜,闻者无不感叹落泪;质问诸侯时,字字句句如刀似剑,一点不讲同为一方诸侯的身份体面,言辞犀利,直接将诸侯的脸面揭下来踩。

对不属于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天灾人祸淡漠处之,是各诸侯的默契,他们私心里巴不得借此消耗他方势力,但这话不能放到明面上说。

偏偏又出了谯县这么个“正义之师”,不仅砸钱砸人,连主公都亲赴第一线,就越发显得他们是只图权势、不为苍生的土匪草寇一类的人物,从品格上就落了下乘。

如今谯县已发文,他们应或不应却陷入了两难。应了,那百姓记住的也是谯县,花费人力物力为他人做嫁衣,实在不甘;不应,那便是坐实了谯县的职责,于名声上又实在不好听。

各诸侯犹豫权衡着,既不想担了不好的名声,又不愿意便宜了谯县,更想借此机会狠狠的消耗谯县的力量,思来想去,便都意思意思的送了些钱财,却不送如今谯县最紧缺的粮草物资,然后大张旗鼓的或送到谯县,或就近送到司隶各郡,再好生嘱咐勉励了一番。

谯县众人来者不拒,仔细清点收下,然后将数目归总到荀彧处,荀彧动作很快的将各处捐赠的物资明细公告天下,却不提谯县投入了多少。

这是好事,说明谯县并不贪慕各诸侯的东西,会实打实的用于灾民,也避免了百姓将自己与谯县对比,是单纯的为各诸侯谋美名之举,各诸侯都很满意,觉得谯县此举大气。

那送得多的少的,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而同是诸侯,你自己送得最少你能怪谯县吗?怪不着,只能怪自己抠。

故各诸侯在民间的风评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袁术,想着自己和陶淘关系不错,送得比别的诸侯又厚两分,故名声更佳。

一向被人说贪财重利的他,也有被百姓赞扬心善的一天,袁术也不禁飘飘然。然而这样情况,不过几日功夫便翻转了,而且翻转得让各诸侯无话可说。

先是长公主麾下众臣子、将士、官吏、士兵等人自发为司隶百姓集资,募集钱粮物资价值一万万钱。

而各诸侯送来的钱财,送得最多的袁术也不过送了一千万钱,两相对比,打脸了。

天灾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如今情形,司隶七郡今年的庄稼算是都毁了,如此,谁都知道粮食会涨价,故那一万万钱的物资绝不仅仅只值一万万钱。

各诸侯揉揉脸,还能强辩谯县原本就富庶,当初谯县一官员的年终奖励便有一万万钱呢,他们偏远地区,又没有长公主那些生财之道,比不得。

嗯,他们开心就好,谯县并不争辩什么。只是次日又陆续公布了豫、兖、徐、青、冀、幽六州百姓的捐赠名单。

兖州民众拢共捐赠四万万钱;徐州原本就富庶,捐赠六万万钱;青州到底被黄巾伤了元气,但也捐了一万万钱;冀州又是富庶大州,捐赠六万万钱;幽州捐赠三万万钱。

而豫州的捐赠数额却迟迟没有公布,听说是豫州百姓捐赠物资太多,一时难以统计。

众诸侯一边脸疼,一边唾骂道故弄玄虚。

豫州是谯县所在地,各种政策最先受惠,本身此地百姓就较别处富庶些,又因为经历的战乱最少,故迁来此地的人也格外多,且不说谯县聚集了多少豪商巨富,据户部统计,豫州拢共一千多万人口,普通工人便有五百万之多,故最后豫州民间捐赠的数额惊人,足足十万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