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百家争鸣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817 字 3个月前

人心百样,有赞叹杨太守尊师重道的,有讥讽杨安玄惺惺作态的,也有暗起争执之心,想压孔懿一头的……

晚间,杨安玄设宴为孔懿接风,请荀歌、陈达、冯立等人作陪。

酒过三筹,荀伯子便举杯来到孔懿面前,躬身施礼道:“颍阴荀伯子见过孔夫子,祝先生寿。”

孔懿笑应道:“颍阴荀家,乃荀卿后人,历代大儒层出不穷,老夫仰慕久矣。荀郎年少英姿,朝气蓬勃,可见荀家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说罢,孔懿举杯饮了一口,指着身旁孔鲜对着荀伯子道:“犬子孔鲜,与荀郎年岁相仿,你们多多亲近。”

孔鲜起身对着荀伯子揖了一礼,笑道:“荀兄之名,愚在曲阜亦有听闻,此次得见还望荀兄多多指教。”

荀伯子微微拱手,傲然道:“好说。孔家是圣人后裔,想来对经学研究颇深,小子不才,亦喜读经传,有空定向孔兄好好讨教一番。”

孔鲜一愣,荀伯子话语之中带着挑衅之意,身为孔子后人,当然不能弱了名头。

脸上笑意不变,孔鲜的语调变冷,道:“家父常教导愚,天下英雄何其多,切不可孤高自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克己复礼为仁,荀伯子脸色一变,孔鲜言语带刺,分明在讥讽他孤高自傲,称不上仁字。

眼见争执要起,杨安玄忙道:“愚请孔夫子前来鄢陵讲学,一是让众学子听听圣人后裔对经学的见解,增长见识;二是想借机集思广议、百家争鸣,一花独放不是春嘛。”

孔懿等人纷纷点头,冯立叹道:“杨太守这句“一花独放不是春”说得颇有深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可惜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让其他学说日见凋零。”

这几天荀、陈、冯三人立坛讲学,杨安玄亦到听讲。荀歌多讲《论语、《周易和《春秋,陈达则授《大学、《诗经,而冯立最有意思,主讲《论语和《尚书,言语之中却流露出对法家的推崇。

自汉代开始,封建王朝多数采用的是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实际上多依赖法家的思想,儒法结合、儒法互济。

魏晋时期,随着曹操父子政治方略的转变,儒家失去了正统地位。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士人们远离政治崇尚清谈,玄学逐渐占据着正统地位。

杨安玄志在天下,当然暗中思索过自己将来该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超脱时代的做法只会成为王莽第二,杨安玄觉得最有借鉴意义的莫过于唐代的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和开元之治。

贞观之治离现在不过二百余年,应该说世事、人心、风俗、民情相去不远,更容易实施。

李世民夺取天下之后,任用贤能、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复兴文教、完善科举、平定边患、融合边族,最终达到大治。

荀歌对这个惹事生非的侄子颇感头痛,笑着接口道:“久闻杨太守出口成章,随口一句“一花独放不是春”便寓意深远,单句不成双,还请杨太守将另一句也赐下。”

话音刚落,荀伯子便高声道:“百家争鸣方为高。”

说罢,荀伯子高傲地昂起头,用眼角扫了一眼杨安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杨安玄又好气又好笑,这个荀伯子还真是高傲,居然劫自己的胡。

荀歌脸色一变,破家县令灭门太守,侄儿替荀家惹祸了。荀家虽是颖川望族,但家世渐败,远不及汉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