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镇上,江舟才认真起来。
原先他已经看过了茶馆的布局,这会儿已经在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只是厨房那一块他不知道具体怎么样还要问问许昌。
厨房就决定建在后院里头,炉灶隔在最里面,烟囱正好通外面,中间隔着切菜码菜的地方,外面跑堂的收了单子直接递进来,厨娘准备好了菜品直接就能上菜,省得障碍物过多,端菜麻烦。
灶台和这一块儿是平行的,又把洗碗和处理鸡的地方隔在外面,出了后门就是一条河,那条河里头干净,打上来洗第一遍锅碗瓢盆正好。
往楼上的包间没动,依旧留着做包间,只等回头把桌子构造改了就能用。
说起来,底下那部分桌子其实都不能用了,因为要加热锅子,普通的小木桌自然用不了了,中间都得做成凹槽的样子,底下还得嵌上放木炭的地方。
江舟想了想,提出了一句话:“若是木炭从底下加,万一漏了可能烫着客人,不如从上头加碳,还方便容易一些。”
卢大郎点头:“桌子我已经找了焦家木行,回头把图纸送过去就好了。”
至于这些原先剩下的桌子,因为是半年前更新的,这会儿看着还不算太旧,他们商量了一下准备找个下家卖了,买的人应该会有。
大厅被隔成了两边,楼上有五个包间,中间那一块还是空着的,江舟准备再加两排桌子进去,底下则是一共四排桌子,加起来一共十六张,翻桌够用了。
另外还有外头的牌匾要换,江舟和卢大郎商量过后,改成了卢江楼。
除了这些旁的也就没什么了,签完契书就等装修了。
另一边更快修好的是江舟的房子。
刘二郎不愧是熟手,带的那群人动作很快,最近已经在收尾了,就等着江舟把那些家具之类的都收拾好搬进去了。
由于是小河村里头一个二层小楼,还是石头和泥沙筑起来的,刚开始修的时候便有人来围观过,后面修的越多,围观的人也更多。
加上这二层实在高,就是在细河岸边,亦或是来往的船只里头都能远远瞥见一角,因为好奇过来查看的不少。
其中许多人都有点暗暗心动,只等着看江舟家修出来是什么风格。
江舟之前在焦家木行订好的家具也已经好了,等刘二郎把二楼的地板铺好以后就收了货,全都摆了进去。
楼上的房间江舟特别奢侈地都在地上铺了绒毛的毯子,都是从刘三郎那里收的皮毛,温言在家缝制的,虽然花纹不是特别好看,但是软和,即便小一在上头摸爬打滚都没事。
房子建成的那一天,江舟便大开了门,请村里人过去。
这是他们那的风俗,叫暖房,但凡修了新房子,都得叫一堆人进去转一圈走一走,让里面的人气更足一些,尤其是厨房那里,叫人进去压一压火气,以后便不会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