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人才靠的是推举引荐,李煦目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人才选聘制度,只能先选些人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至于剩下的,水平一般却又识字的,可以分到各地做个账房,或是留在闽州教他的员工识字,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论识字的重要性,这在现代是人人皆知的,李煦不求手下员工个个是状元之才,但好歹要会数数,能认得自己的名字,要看得懂契书,否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工作一分摊,李煦反而清闲下来了,各个场地逛一逛,看一看古代人参加面试的场景,也挺有意思的。
面试官没有经验,面试者也毫无经验,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冷场了,前者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后者更是紧张的手脚发抖,李煦干脆列了一张题目清单给面试官参考,总算让面试流畅进行。
中午饭是各大酒楼做好送来的,热腾腾的菜干饭,米饭里加了肉粒、青菜、春笋还有干香菇,做起来简单又好吃,豆腐坊还做了豆浆送来,分量足够让所有人饱餐了一顿。
李煦吃的也是这个,他现在饭量见长,一餐能吃两大碗米饭,这里的碗可不是后世那种精致的小碗,而是一个个如汤碗一样大的陶盆,而他的饭量在成年男人中算小的了,如寇骁,他的食量起码是自己的两倍,可想而知,一千多人一餐要消耗的粮食有多少。
所以才说,古代打仗,打的就是粮食战,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再勇猛的士兵也发挥不出力气来。
吃饭的地方就在员工食堂,人多坐不下就拿着碗端到外面吃,反正凑合着过一顿,能吃饱就行。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凑合,有个中年学子拨弄着碗里的饭菜,嫌弃道:“没想到王府的吃食如此粗糙,而且竟然让我等饱学之士与匠人吃同等饭菜,连吃饭的桌椅都没有,这样的主家不要也罢。”
“这不算什么,但你可知今日考校我们的人是谁?”
那中年人还没开始面试自然不知,于是打探道:“谁啊?可是郡守府哪位高官?”
“非也,是一个年轻人,弱冠之年,听说是顺王家的夫子,平日里专门教授小姐们识字玩乐的夫子。”
“什么岂有此理,这……这简直欺人太甚,顺王岂会如此不明事理,让个毛头小子考校我等,这一趟真是白来了。”
“是啊,我观那夫子只中意些年少弱智之人,竟对我等的锦绣文章大为不喜,还总是问些实务,这又不是为官,知道那些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