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了然地点头,“我明白了,那我以后也要做个坏人,这样就没人敢欺负我了。”
李煦“……”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
下午时分,一场雷阵雨突然降临,面试者中已经有人交了答案,李煦一一验过,只有两个学子写的文章不错,至少有理有据,观点明确,其余的都是作糊的。
“去将雷大人请来。”李煦吩咐吴进。
他左右手边各放着一篇文章,虽然文言文读不通畅,但大体的意思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左边这篇文章中提出,要将农税的计算方式改一改,原本是征收收成的三成作为税收,上缴国库,作者建议改为按人头收税,其中老人和孩子只收取成年人的一半,也就是说,家家户户以人口来定税粮的量,人多多交,人少少交。
而右边这篇也是提到税粮的计算方式,但不是按人头交,而是按土地的多少交,比如,一户农家有十亩上等水田,每亩需上交税粮五十斤,如果是中等水田,需上交税粮三十斤,下等水田二十斤,这么一看,也挺有理有据的。
雷鸣来的很快,他一直关注着李煦的动向,知道他今日带着面试者来了山庄,自己也找了借口到附近的农田视察民情。
李煦把两份文章摆到他面前,“雷大人也看一看吧,您觉得那种方案更合适些。”
雷鸣看起这些文章是没有压力的,一目十行地看完,眉头紧蹙,怒斥道:“荒唐,太荒唐了!若如此改,遇到丰年,官府收不到更多的粮食,囤积不了粮,遇到灾荒时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若遇到灾年,粮食减产或颗粒无收,让百姓们拿什么交粮?如此刻板不知变通,非能吏也。”
李煦能理解他的思维,按收成的比例交税粮,收成好的时候官府能收到充足的粮食,屯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成差的时候,也能给百姓留下七成作为口粮,不至于饿死太多人,加上寇骁下令,税粮减免一半,要上交的粮食就很少了。
李煦套用企业的所得税制度,也觉得按收成比例来交税比较合适,但有个非常直观的问题:该怎么确定每户人家的收成。难不成让官员家家户户去查验粮仓,称重确定吗?万一人家藏起了大部分的粮食呢,万一人家粮仓里有去年的陈粮呢,怎么分?
这收成是一个变动很大的数字,它可以是一百,也可以是零,也就是说,要如何确定他的纳税额呢?
但用这两篇文章中的提议就省事多了,要么按人口算,要么按土地算,都是可计量的东西。
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某个大地主,拥有土地无数,但家中人口简单,如果只按人头算税收,那他无疑赚翻了,这不符合税收的本质。
李煦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雷鸣,“粮食大于天,粮税过重,百姓吃不饱怨气重,过轻,粮库囤不下粮食,军粮无以为继也不行。雷大人,此事你回去与众大人商议商议,若有好的方案,也告知本王一声。”
雷鸣听了许久,也大致知道顺王的意思了,他起初是担心顺王想多征税才反驳的激烈些,既然他出发点是好的,那此事就还有商榷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