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叶大人的消息,应该不会太久。”
“那就先看看他在做什么再说吧,而且皇帝最近身体不太好,这种事暂时就被拿去烦他了。”
刘树以为他是担心皇上的身体,有些替他不值,不过转念一想,王爷如今羽翼还不够丰满,皇上还是多活几年的好。
他真诚地说:“那回头奴才给皇上设个长生牌祈福,替您尽尽孝心。”
李煦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但也没反对,原主再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儿子,尽尽孝心也好。
晚上,寇骁回来的时候满脸兴奋,李煦给他盛了一碗汤,摆在他面前问:“何事如此高兴?”
寇骁先摸了摸小公主的头,才回答:“我今日去看过书馆了,建的真不错,宽敞明亮,楼层极高,四面都是大窗户,玻璃窗明净透亮,就算是阴雨天,在里头看书也不会觉得黑,等张朔把货架搬进去,我就让各家把书送来。”
“谁家捐的最多?”李煦好奇地问。
寇骁递给他一张名单,一长溜名单下来,李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钟家的名字,高居榜首,居然捐献了一千多本书,这在当下算是非常庞大的资产了。
“虽然排在十名开外的人家不享有管理权,但按你的惯例,在书馆门外立块碑,把这些捐献书籍的人家都刻上去,到时候每个进门的学子都能看到,也都知道他们看的书都是这些人家捐出来的,能给他们提高名望,这可比捐钱修路还高尚。”
李煦想想也是,捐钱修路利的是民,捐书利的是未来的官员们,哪个好处更大一目了然。
李煦看了总计数,这一张名单下来,总共有三千多本书,撇开重复的,他至少要找上百人来抄书,否则速度太慢了。
这些人倒是可以以招义工的方式,只要书法过硬,谁都可以来当志愿者,抄书的人允许他在书籍背后署名,想必书生会很乐意做这件事的。
李煦不是出不起钱请人抄书,而是这座图书馆既然是公益性的,书也是捐赠的,那么抄书完全可以发动全城百姓来抄,一方面增强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让这座图书馆更高大上一些。
“对了,书馆的名字取了吗?”寇骁问。
“不用想,就叫南越书馆,以后这里一定会成为举国闻名的地方,吸引各地学子来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