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宴带着丸子在接应的学生安排的住处暂歇了一夜后,丸子便使了银钱在外单独赁屋子。虽说承老师情借住在旁人家中不算什么。若是平日里,住就住下了,但丸子如今怀着身孕,磕着碰着都不好说,住久了总是不好。
这般搬出来,徐宴也没说什么。家中的银钱素来是丸子在挣,她如何安排,他便如何顺着行事。左右丸子的安排,从来只会更合适不会错。
从进京到彻底安顿下来,费了几日。徐宴这段时日有随着京城的师兄弟四处走动,有了师兄弟的引荐,他很是方便地与来京城赶考的各地学子交流。在很是了解了一番各地学子的学识后,他虽不至于惊觉自己井底之蛙,但也收益颇丰。
这是自然,事实上,关于秋试,李老早已仔仔细细地给他解惑过。
骊山书院的威名并非虚的,李老不说桃李满天下,但手里的人脉是旁人不能及的。他不必出锦州,都能有法子将历年的秋试题都列出来,叫徐宴做。且不说徐宴学识扎实,徐宴本身就是个颇有见地又沉稳冷静的年轻人。年纪不大,悟性极高。自小便触类旁通,在阅读完骊山书院所有的藏书之后,这种一针见血的犀利更显。
他做出来的文章,从李老私心来看,倒是比一些三榜进士更有见地。不过这话他不会当着徐宴说,只会更仔细地找出他的不足,再从旁处给他补足。
五月中旬之后,徐宴沉下心继续温书。
徐宴不知晓的是,因着他这段时日的走动,反倒是叫其他自负的学子大惊失色。锦州才子有大才之名,很快在京城的学子圈子里传开。
徐宴在安顿下来后便甚少出去走动,他并非一个爱出风头爱受人追捧的人。这些虚名并未让他沉浸其中,反而觉得十分叨扰。
在多次被人堵住比拼时,徐宴就更懒得出门走动了。每日只需透过师兄弟拿到最新消息,偶尔有志同道合的人上门交流,一时间充实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