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这倒是朱元璋不曾想过的,仔细一想却觉得确实可行,可以一试。

“先生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说了吧。”

“是。”刘基犹豫了一下,决定直接问出口:“只是这样做也得叫他们动心愿意支持你才好。将军愿意为征召这些私兵付出什么?”商人总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帮助朱元璋总得朱元璋先许诺些好处才行。

朱元璋细细想了,然后答道:“商人大都不缺钱粮,本身有着雇佣私兵的能力想必也不需要我对他们安全上的支持。先生的意思是想让我许诺抬高他们的身份,以此让他们动心?”

刘基见他明白,脸上浮现出笑容:“不错,我知道一人,绝对有实力可以支持你扩充军队到足以与陈友谅开战的地步。”

“谁?”

“沈万三。”

刘基说到沈万三的时候,姜妍又抖了一下,险些把正喝水的朱元璋呛着,只能放下碗,拿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水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何处的人。”

“是我说岔了,将军想必听说的是他的本来名讳,他真名沈富,

沈万三是他作为巨富得的一个美号。”刘基说出沈富这个名字朱元璋才有了印象:“此人似乎曾向我手下买过港口的通行。”那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沈万三直接买下了三年的港口进出权,足抵得上朱元璋上下五六个月的军费了,叫朱元璋难以忘记。

“不错,他虽然出身吴兴南浔,但做生意主要还是依凭着江浙海外港口。”

“他与番商做生意?”记录上最让朱元璋注重的是那个数字,倒是没有太在意沈万三买的都是通海港口:“他胆子倒是挺大的。”

元朝的国策重农却不抑商,元盛时行使的减少商税,维护商道的政策鼓励产生了一大批商人,只是到了如今,商税高昂,商道荒废,特别是汉人商人,要想行商往往都得花大钱财贿赂所在地官员,赚取的利润微薄。

这种情况下,沈万三决定铤而走险,自己训练海上商船的护卫,对付海面上的倭寇海匪,将本国内的商品输出到国外去,再从国外输入价格低廉质量极优的原材料。传言他有资产万万,购置了天下各处的无数田产。虽说里面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沈万三江南第一富豪的名号绝不可能是浪得虚名。

特别是陈友谅的地盘上多是江河,水战怕是不可避免。陈友谅是个渔家出身,对水战颇为重视,朱元璋却依然只有从前攻打应天时的那几艘战船能够摆上台面,其余都不值一提。若是能得了沈万三的帮助,他的胜机也能多上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