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姜妍望了眼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也没有再劝他,只是进了内室拿了条薄毯披在朱元璋的肩上:“秋日寒气渐重了,你夜里没有好好睡,白天可得注意着些不要着凉了。”

朱元璋拍了拍她搭在自己肩上的手:“你才是,如今是双身子了,可留心着不要再踢被子了,你睡着的时候一点也不安分。”姜妍闻言俏脸微红,甩开他的手不再多言。

目送她走进内室,朱元璋的目光重新落在了奏折上。

西南地域原本耕地就不算广阔,今夏雨水匮乏,收获更少。明军一直对西南保持围而不攻的状态,更让元王焦灼,为了统筹足够的兵粮,狠心提高了两成的赋税。

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原本就一直被朱元璋探子笼络的各部族首领终于下定了决心投向明朝——只不过作为交换,希望朱元璋能够支援十万担粮食并派遣一位在朝中有足够地位的使者前往。

既然要将西南并入版图,此刻支援粮食自然是应当的,今秋的收获减去十万担也够明年北伐半年所需了,至于之后,安排将早秋的粮食直接运往北方即可继续北伐的进程。

只是这个使者的人选不大好定下来。

西南的部族制度是

朱元璋瓦解元王势力的关键,但这种制度同样会让大明的制度难以推行。朝中重臣即便派过去了也无法发挥好作用,且那种处处被挟制的局面也不会有人愿意掺和进去。

然而派个无足轻重的人前去明显又会叫西南部族怀疑他到底是不是诚心想要招揽,混乱的局面也需要一个能臣控制。

朱元璋思虑良久,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李文忠,朱英。

一个是他的外甥,一个是他的义子,都是在朝中颇有人望能够压得住西南的,文武上也不弱于朝中臣子。

他是个念情的人,原本是计划让他二人随其他将军北伐积累军功,累功晋爵的。但如今西南需要一个主事人,便只能指一个去镇守西南了。

朱元璋的笔悬停半空许久也没能做出决定,终于轻叹了一口气吩咐道:“传李文忠和朱英进宫见朕。”

两个少年人被他赐座坐在了他面前,都有些局促不安却极力克制的样子。

朱元璋原本是更属意于朱英的,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在战乱中熬坏了身子不能再远行,每日里咳嗽服药,消瘦德只剩一把胡子了。李文忠是李贞唯一的亲人了,父亲都是这样情态了自然该尽孝身边,若去了西南镇守,怕是只能几年回京述职时才能见上一面,朱元璋实在不忍李贞如此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