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果这名儿,还是永琮给取的呢。
转头问小大人似的绵昭,“绵昭想乌库玛嬷没有?”
绵昭没有继承太子的丹凤眼,五官反而随了永琮,一看就是叔侄俩。
他小大人似的板着脸,吐出一个字:“想!”
太后笑得不能自抑。
绵昭长相随了永琮,性格却像极了朝堂上的太子,满身威严,令人畏惧。这么小的娃娃,就有不一般的气势了!
乾隆也很是喜爱,亲自赐名“绵昭”,并说“此子类朕”。
一日,乾隆语重心长地和永琮道:“永琮,你看看绵昭,再看看你……还吃?不许用点心了!”
永琮鼓着包子脸,含糊不清地道:“泥猴(以后)就扭(有)侄子罩我了——呜呜呜——”
他立刻被脸色漆黑漆黑的皇阿玛教训了。
……
绵昭两岁的年纪,已经能听懂问话,也会认人了。他左右瞧了一瞧,雪团子似的面颊动了动,软糯糯地道:“七叔呢?我要七叔。”
不知是什么缘故,绵昭最黏永琮,有时候连亲阿玛都比不过。
敏嵘噗嗤一笑,点了点胖儿子的脑袋,“你七叔上学去了,不能陪着你。”
绵昭疑惑地想了一想,什么是读书?
脑袋瓜迅速地转动着,七叔去读书了,是不是就不能和绵昭一起玩了?
他严肃着肥脸蛋,“……七叔读书,绵昭也要读书。”
皇后爱得不行,亲了一口绵昭,“好,我们绵昭也要读书!”
*
绵昭不知道,他七叔的日子过得苦逼极了。
因为刚进学,永琮对上书房有着无比的新奇。
抱着“刚上学不能睡觉”的想法,他压抑住咸鱼的本性,认认真真读了五日的书,试图给师傅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永琮上课的时候正襟危坐,睁着大眼睛,就算困意上来,也极快地打了个激灵,重新恢复精神,求知若渴地望着师傅,不时地点点头,收获颇多的模样。
学习书法的时候,他严肃地握着笔,不时地问问张大人或者梁大人:“这个‘大’字像还是不像?学生觉得手上没有劲儿……”
师傅们别提多欣慰了。
张若霭高兴极了,忍不住想抒发抒发自己的欣悦之情。
下了朝,他一个劲地与同僚炫耀:“你们不知晓,七阿哥有多勤奋好学……老夫有时候瞧着都心疼!哎哟,六岁的孩子,笔力软趴趴的乃是常事,七阿哥偏偏觉得这是瑕疵,得改正回来……”
梁诗正也“不经意”地经过同僚身边,附和一句,“张大人说的极是……”
同僚的神情那叫一个艳羡,我怎么就没被万岁爷委以重任呢?
这几日朝事繁忙,乾隆唤来太子,两人就修路的议题探讨了好些时辰。水泥路经过朝廷多年的经营,已经遍布南北,只剩下遥远的西南与西北尚未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