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件事干好了,就是永载史册的开疆扩土之功。到时候姬昭从出身到资历,到能力,到权力,几乎就是全方位碾压他那帮兄弟。姬昭的这一步棋,有安国公的出谋划策,有他舅舅邵明川的人脉做支持,还有,宁仁侯隐晦的背书。昭九殿下,嘉佑帝最骄傲的儿子,怎么能放弃这样机会?
所以姬昭走了,临行的时候皇帝亲爹又额外给儿子加了五百金吾卫,外加两千护卫和一批军用物资,呃,临了临了,还顺手给姬昭塞了两个女人。儿子十七岁了,早该教导人伦大事,只是他这么些年在外奔波,都没顾上,嘉佑帝也是临到出发前才忽然想起来,一边怪掌宫闱的后妃糊涂,一边怪安国公这个当外公的居然也没提醒自己,眼下时间这么紧,别说大婚来不及,选侧室都嫌不够用呢。嘉佑帝匆匆忙忙让后宫嫔妃挑了俩年轻貌美的良家子,出身门第顾不上,家世清白就行,当侍妾给送上路了。
第88章 长大了
五年,不长也不短的一段时间。
五年,足够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长到会打酱油;五年,却只够寒窗苦读的学子轮到一次朝廷大考,对于已经步入官场的无数小吏来说,五年光阴转瞬即逝,甚至都不够升上一级的。但仅仅五年的时光,却让东洲帝国的版图扩出足足三个冀州那么大的地方,就在原本瘴林密布,飞鸟难觅的南疆领地。黄金,宝石,玉石,香料,木材,农场……如今这里就像个淘金天堂,如假包换、炙手可热。这里被称为新秦州,以此纪念二百多年里再次为帝国开疆扩土的秦郡王姬昭。
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个城池,甚至每一个农场边界的划分和定价,都是有姬昭留下的痕迹,他就像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从无到有,创造了这个地方。可他现在要离开了。是中枢那边派下的命令,要他‘解甲归田’。
说来好笑,五年的光阴,让姬昭创造了一方世界。他那些在中枢历练的兄弟们,却还没有谁有能力独立掌控一处公署。这似乎非常给力的证明,如果你真的是个草包,亲爹是皇帝都不行包打天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姬昭的光芒就太令人眼红了,想必朝中那边,他没少被人编派。类似这样的调令,最近三年来姬昭顶牛过不知道多少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尤其他还是一位身份高贵的郡王。
但现在,他要回去了。
是外公提醒了他。
在新秦州,姬昭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他掌控这里一切,土地,人口,钱粮,兵马,甚至包括官员的选用和律法的新订。恐怕坐在皇城里的嘉佑帝的权柄都远远没有姬昭这样集中过。他说一不二,在当地未开化的山民心里,他更像是神的化身,可以移山倒海,可以撒豆成兵。五万商人移民,八万帝国边军,还有几十万原著山民,在他剑锋所指,攻无不克,膜拜,朝圣,唯命是从。无上的权势和地位让姬昭有些沉溺其中,在南疆,他已经是万人之上,可这里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新州,他差一点就迷失了。
权力,真是个迷人又可怕的东西。
如今跳出这个迷障,姬昭甚至理解了中枢的命令。不见得是有人眼红,下山来摘他的桃子,他是南疆驻地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现在麾下已经扩充到了八万人。他还是这里手握庶政的太守,这里每年的赋税快赶上潜港了。如此军政钱粮大权全握在一个人手里,这个人还是个皇子,说真的,中枢能坚持到现在还在心平气和的派调令,措辞文绉绉的骈四俪六,也真是心宽。清醒过来的姬昭甚至得庆幸自己的运气,感激他的支持者在帝都为他艰难周旋。
二十二岁的姬昭,已经被战场和官场磨砺成老鸟的姬昭,褪去十七岁初入成年世界时的锋利。此时的他面容沉稳,眼神深邃,有明显超出年纪的成熟和深沉,配上常年练武的健硕身材,尽管依然保留五分芙蕖夫人的精致相貌,但留给人们的印象里,大概只剩威仪,而不是俊美。
姬昭站在观凌亭里不知道在想什么,身后走过来一个端庄贤淑的美人,手里挎着大披风,“夫君,在这里想什么呢?莫要着凉。”
“嗯。”姬昭回头,伸手拢拢披风,“雨柔,你多费点儿心,我们要离开这里了。”
曾雨柔微微一愣,很快回神,“好的,我这就让人收拾。”这些年跟着殿下东奔西走的都习惯了。
“这次,我们要回帝都。”
曾雨柔脸色微变。
曾雨柔就是姬昭的两位侍妾之一,另一位刚到南疆就水土不服去世了,所以,姬昭的后院是她一人独大,没人争抢的最佳因果就是姬昭目前的一子一女全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也因为生下了郡王长子,一年前,姬昭已经给她请了郡王侧妃的名号。以她的出身和家世来说,这就算一步登天了。
说起来,她也算幸运。那时已经有消息传来,郡王要出兵南疆,所以家眷要随军去那个让人谈之色变的南蛮之地,去照顾姬昭的生活起居。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说昭九皇子不受官家待见;说昭九皇子没捞到历练的资格,其他皇子都在中枢锻炼小两年了,昭皇子在哪里?就算昭皇子年纪最小,如今十七岁,好不容易被派了任务,却是个不毛之地,这是妥妥要被流放的节奏……各种传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任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亲事,曾雨柔自然也是不愿的,但偏偏就被家族推出去了。当然,在这样的亲事里,她没有置喙的权力。让曾雨柔意外的是,姬昭不仅俊美非常,还有智慧,有担当,抛去那些传言,光看他的家世、相貌、能力、才华……几乎无可挑剔,妥妥一枚男神,所以,俩人在南疆的生活也算顺风顺水。
曾雨柔也没吃太多的苦,就算只是侍妾,那也是郡王的房里人,住的地方离前线大老远,物资可能不奢华,但起码生活安定。最开始住的地方不太好,是军营,后来他们建了大后方,有了城,有了府宅。后来有了更多的城,更多的官员和家眷陆续迁来,还有那些豪商,大地主,帝都各路权贵的代理人……直到现在,这里也不比寻常地方州县差什么了。在某种程度上,曾雨柔是满意的。在跟随姬昭这几年里,她主持姬昭的后院,扮演着无名的正牌夫人的角色,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如果回到帝都,上有未来的正牌王妃,左有另一个侧妃,下有四个良仪,这么多有名有尊位的女人,她必须有危机感。
不过,曾雨柔很快反应过来,“那真是太好了。离开这么多年,夫君很想念父皇吧?”姬昭可是背着扩土封疆的大功绩回朝的,妥妥的封亲王,亲王之后还有皇储之位,未来,就是万万人之上。有这样的地位,那样的远景,何必在偏远之地当土皇帝?帝都,中枢才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曾雨柔面带微笑,一路跟姬昭说着回帝都的畅想,好像真的没一点不高兴的样子。她的出身不高是硬伤,不说未来的王妃,未来的另一位侧妃的出身恐怕也要压她一头,但她也不是没有优势。她已经是侧妃,上得玉牒,进得祖坟,待将来有朝一日…………比起还不知道人影儿在哪的正妃,她当家多年,育有一子一女。就算将来正妃进门,收了管家的大权,她的小虎头可是姬昭的长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东洲的俗语,代表他们的传统文化。听说五百年前诸侯混战的时候,还有规定十三岁前必须成亲否则官府直接拉人去配对的法令,一切为了增口添丁繁衍生息。现在倒是没这种奇怪的条令,不过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扎在人们心头。
元慕十八了,去年入秋的时候恩科拔了头筹顺利进入露松书院,跟寻常寒门子弟不同,他这种出自官宦豪门、各方面又极为出色的世家子弟,早在皇上和内阁重臣跟前挂过号,中枢六部下属司衙有各种补阙等着他。当然,在元慕真正步入官场之前,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等着他,成亲。
先成家,后立业,这是习俗。在元慕未来一片光明大道的前提下,十八岁成亲,属于上合天道、下合人理,所以最近帝都里的热门八卦就有元三公子婚事这一话题。
谢府,英华苑。